• 2023年 库布齐沙漠露营活动
  • 2023年5月13-14日 杜鹃花露营
  • 2022年五一假期--贵州秘境-
  • 2023年6月17端午节哈巴雪山
  • 2023年3月25日 春季京西古道登山赏花活动
  • 2014年9月 阿里大北线活动照片
楼主: 小晓

[登山] 【转自懵懂野叟】新驴野叟户外乱弹—有关户外的技术、经验、文化、商业等交流帖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1 14: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晓 于 2011-12-21 16:20 编辑

新驴野叟户外乱弹之33:户外事故案例之海恩法则


   “ 哎呀,哪里哪里的户外又出事了!”

    “听说了,具体怎么个情况?”

    “没怎么仔细看。”

    ——貌似这样的对话场景我们并不陌生。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像上面那样对待户外事故案例的态度是危险的。你所听到的每一个户外事故案例都值得你高度重视,并认真反复研读。

中国古人讲鉴往知来,讲举一反三;西方人也反,但不是反三,而是反三十、反三百、甚至反三千。

西方普遍认同关于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法则——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我们也反一反,把它反成关于户外安全的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户外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户外事故和300起未遂户外事故的先兆,以及1000起户外事故的隐患。

你听听,他们说的吓人不?但这绝不是耸人听闻。这告诉我们,我们在户外活动中所经历的哪怕是后来已化险为夷的小小的不顺当,其实也包含了丰富而重大的信息,应予认真地分析与总结,防微杜渐;何况已经酿成灾祸的事故,更不能轻易放过。

案例学习本就是最有效率的学习途径;户外案例的研究也同样是我们学习户外知识的主要途径。我认为:对你看到的、或听到的所有户外案例,都要认真地去看。

像那种那种出了重大事故,赶紧就地掩埋车体,毁灭证据,当日通车的情形,不是我能理解的,那也许是一种“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豪情吧,呵呵, “撞车侧畔千车过”,只有所谓“钢铁铸成的”人才那么做得出来,那种豪情不是地球人所能有的。

咱不学他们,毕竟咱只是驴,伤不起啊。

总之,我认为:如果你对所听到的户外事故案平淡视之的话,那你在实质上应该还不算真正成熟的驴。

2011.08.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1 14: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晓 于 2011-12-21 16:21 编辑

新驴野叟户外乱弹之34:队伍,队形,队列

    我最早开始参加户外,以及最早开始“乱弹”,一直很想谈的一个题目就是队列,这虽然看上去是个不起眼的问题,其实也有很多学问。

   一、队伍:

    队员

    质量的管理:视活动强度或难度的高低,相应控制新驴的比例是有道理的。未经探明的线路、及强度或难度很高的线路,绝对应对队员的驴历进行评估与控制。

    数量的管理:我个人体会,自行约伴的活动,人数在6人左右很爽。但对于商业性的活动,因涉及包车等成本的考虑,往往会有几十人,这就带来一个新的问题,即领队人员的数量配属问题。一个领队平均能带多少人呢?别跟我说你是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仅从管理学的理论说,一个人的有效管理人数为7个人,对于户外来说,我个人认为最多应以10人为限。这就意味着33座的大巴,应配套3位领队人员。

    领队、副领队、助理领队

    领队应根据活动人数,并依据上条所述的配属比例指定足够的副领队,当着专职人员不够时,可临时聘请队员中经常参加活动的老驴担任助理领队。这个办法有很多好处:

    其一,解决了专职人员不足的困境;

    其二,逐渐培养出兼职领队;

    其三,给老驴以成就感;

    其四,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如果你私下对每个人都托付责任,你则会看到每一个受托人都会表现出比平时更高的责任感,让更多的人有了责任感,那很多事情就显得好办了;

    其五,担任过几次助理领队的驴友,在将来的活动中,会主动表现出一种责任心,比如在队伍脱节处,他往往会主动停下来衔接后队。

    二、队形:

    山地徒步穿越,我们经历过的队形往往都是自由队形。但山地的羊肠小道决定了这种自由队形必然是蛇形纵队。

    1、由一位熟悉线路,或路感较强、探路能力较高的副领队担任先导;

    2、弱驴尽量处于前队;

    3、领队游弋于队伍中部;

    4、由一位副领队殿后负责收队。

    三、队列:

    1、所有队员不要突前于先导。否则,首先那是对领队人员的不尊重行为;其次那样你可能遇到走失(近年来国内户外就有过惨痛的先例)、陷坑、蛇虫、猎夹(猎人在动物活动途中布下的捕猎的夹子)等麻烦。

    2、行进中队员间保持三米左右的间距。间距过大,容易造成队伍脱节;间距过小,则无法调整自己的节奏。

    3、不要偏离出队形去独辟蹊径。一方面,队形所过,即为验证过的安全路径;另一方面,后队有时候要靠码踪跟进,杂乱的路迹可能会为后队做出错误的指示;再一方面,当着整个队伍迷路时,你留下的脚印可能会为重新探路增添麻烦。

    4、途中停驻(比如歇脚、整理装备、拍照等等)时,一定不能占道,要找合适的地方,让出通道——这是很重要的队列原则,应养成习惯。

    5、所有队员不得落后于收队。当你感到跟不上队伍节奏时,应明确与收拢人员表示,并“正式加入”到其控制的梯队中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1 14: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驴野叟户外乱弹之35:“形而上”的驴


    形而上者谓之道。让我们来从哲学的意义上探究驴与户外的本质,回答“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个所谓“千古一问”的哲学命题。

   驴是谁?
   
    驴是人类脱离了农业化的自然经济之后,潜意识里还残存了人性本真的一个群体,他们忧虑在虚伪、残酷的商品经济社会迷失自己的精神家园,于是渴望在工业化、乃至信息化的现代社会浮躁的人性环境里让灵魂向自然回归。

    比如说,一方面,在我们已能借助机械化、电气化、智能化来替代人类的大部分生产活动时,虽然我们已不再像农业文明时代那样男人需要有强健的体魄才能胜任繁重的耕种、渔猎劳动,但发达的骨骼与肌肉仍然应该是我们追求的审美标准,如果你认同这一标准,那么你就是心智健康的,因为那是人性的本真;一方面,现代社会中女性已能基本同男性一样参与到人类的生产活动中,但其柔美的身材仍然应该是我们追求的审美标准,如果你认同这一标准,那么你就是心智健康的,因为那是人性的本真。

    同样,人具有自然性与社会性,在人类不断社会化的进程中,维护与自然的友好界面和友好交流,即成为了驴的理想与品质。

    我将现代人分为“驴”与“狗”两大范畴,“善护佑”自己灵魂的群体基本会在一定的条件下成为驴,而不惜出卖自己灵魂的人则往往成为狗。所以说,就本性而言,驴其实都算一帮好人。在户外这个圈子里,你会看到绝大多数驴都把环保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你也会看到这里是最少官腔和尔虞我诈的社会角落。

    驴从哪里来?

    尽管教科书里也会讲户外运动的起源,但那些说法基本不着调。我认为驴的产生离不开两个基本条件: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亦即它是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的产物。

    先说经济发展,就西方来说,现代户外运动起源于英国的工业革命之后;就国内来说,户外运动实际开始于中国的经济改革之后。就像我们前面在“驴是谁”里探讨过的,登山不是为了挖雪莲,攀岩不是为了采药,徒步不是为了长途贩运,溯溪也不是为了捕捉鱼鳖虾蟹,它是人类在基本解决了生产与再生产问题之后的产物。有人说两万五千里爬雪山过草地是最伟大的户外穿越,扯淡!你还不如说“夸父与日逐走”是最伟大的户外穿越呢。

    再说社会发展,户外运动其实也是人性解放的产物。假如你从新义州到平壤还需要通行证的话,你不能想象那样的社会能有什么户外运动;假如你住青旅还需要单位介绍信的话,你不能想象那样的社会能有什么户外运动;假如你混帐还有人查你结婚证的话,你不能想象那样的社会能有什么户外运动。现代户外运动开展的好的国家,一定是像西欧、北欧、北美、大洋洲、以及亚洲的日本等那些开放型的社会。户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其自然性,封闭型的社会没有户外的土壤,只有在人类追求自由与解放的前提下才能伴生户外运动。

    在具备了这两个社会基础之后,才能谈户外运动。它是脱离了生产与战争,为了保持我们人类本性的一项综合性(兼有体育与休闲)的活动。好比说虽然我们不再需要用梭镖投掷剑齿虎,但我们将标枪保留为田赛;虽然我们不再需要长途追逐麋鹿,但我们将长跑保留为竞赛。

    驴要到哪里去?

   知其所来,故能知其所往。

    从“驴是谁”的探讨中,我们知道驴是我们对自然性渐离渐远、对社会性渐趋渐近的过程中人性的守望者。只要我们人类还是人类,还没进化成奥特曼,人类就需要驴的品质,并将越来越需要驴的品质。

    这意味着——驴行到永远。

    从“驴从哪里来”的探讨中,我们知道随着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户外的行列,成为我们今天的驴。其实在那些经济与社会高度发展的国家里,参与户外运动的人甚至能达到人口的一半。

    这意味着——几十年之后,夏特古道挥汗如雨,珠峰山下联袂成荫,罗布泊里熙来攘往,川藏线上车水马龙。到处都是驴。至于“闹驴灾”的那一天我们从社会管理的角度怎样应对,嘿嘿,咱另题来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1 14: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驴野叟户外乱弹之36:“纯”户外与“泛”户外之辨


    尽管我只是一个刚开始跟着玩的新驴,但还是想从业界、业者的层面谈谈纯户外与泛户外的话题。

    户外的核心当然还应该是户外,但从参与者的角度说,因其认识与条件诸因素的限制,会有相当一部分驴分布于核心层的外围;关乎这部分参与者的户外活动,及业界、业者将市场定位于这部分参与者的商业活动,就是近年来所谓泛户外的概念。

    纯户外与泛户外是辩证的关系,纯户外有着带动作用,泛户外有着推动作用。比方说中日韩围棋擂台赛那样的楸枰云子、天元对决,对围棋的兴盛有着巨大的带动作用,而大众赤膊于马路牙边、路灯之下的那种叫喊厮杀,则推动围棋的社会化发展。纯户外好比塔尖,决定了这项事业发展的高度,泛户外好比塔座,是这项事业的基础。

    那么业界、业者对纯户外与泛户外应该有怎么样的认识呢?我觉得首先应围绕纯户外,其次应把握泛户外。

    先说“围绕纯户外”的问题。作为一个品牌商家,如果你太强调休闲性的话,那功能性必然会被大众所否定,而最终把你视作一家时装店。哥乐近年来迅速地泛户外化,以至于其在国内驴界最初的美誉度大幅下降。你不妨搜索一下这段话:“大街上碰巧看见几个老头老太太,散步加遛狗,一水的全部都是TNF,还是硬壳,下身穿黑色棉裤,这种搭配让人不得不佩服啊,当然是不是山寨的就不清楚了,幸好今天穿的是TNF羽绒,明天换PATA的算了,免得撞衫”。同样,作为一家俱乐部,如果你太强调休闲性的话,那探险性必然被大众所否定,而把你看做一家旅行社。以我的观察,淄博近年来能迅速脱颖而出的新俱乐部,无不是靠对长短线活动精心经营的结果。

    再说“把握泛户外”的问题。泛户外的兴起,以及对之合理的把握,有利于纯户外的发展。从装备商家的角度说,只有足够大的客户群才能保证其实现规模化的经营,从而为其不断从事专业化和功能化的产品研发提供条件。从俱乐部的角度说,更大的客户群,可以分担其经营中的固定费用,便于其生存与发展。

    总之,作为户外的业界和业者,永远应该围绕着纯户外,把户外的基本精神作为其文化基石,取法乎上而得乎中,这种对专业性的追求,也就保证了你的边界在泛户外的范畴之内了。把握泛户外,则可以更好的帮助你对专业性的追求。因为你搞一个篮球学校的话,你只能说你是立志培养NBA球员的,而不能跟人家说你本身就只是为了培养街头篮球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1 14: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晓 于 2011-12-21 14:21 编辑

新驴野叟户外乱弹之 37 :穷驴穷游

    穷驴富驴都是相对的。比如说,反躬自问:我算穷驴么?我想也算也不算,说算,我比富驴穷点;说不算,我比穷驴富点。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想玩,这就足够了。之所以弹这个话题,是因为偶然看到张鹰拍的一张王石在雪山的照片,照片上老王穿着TNF的裤子。这让我有点小小的意外,因为我原以为老王属于只买最贵不买最好,行头一定都是始祖鸟、火柴棍、土拨鼠之类的世界顶级品牌呢。居然不是,居然不是那么回事。

    我看过一个穷驴走鳌太的故事,二十块钱的杖,棉裤棉袄,鞋扒着口子,也没有GPS,带了几个矿泉水瓶子,而所谓专业装备的帐篷和炉具都是最“顶级便宜”的货,“郁闷”的是,他就这样走下来了。

    走雅江、走羌塘算最牛了吧?其实,看看走雅江的那些向导和协作,作为驴来说最重要、最首要的鞋和包,对他们来说不过就是军胶鞋和竹背篓;再看看走羌塘的驴友,装备基本都是二三线品牌。

    其实祖师爷徐霞客玩的时候,我估计也就一双千层底,那时候还没有神马攀岩鞋、溯溪鞋、徒步鞋、登山鞋呢。

    这告诉我们,只要我们能解决温饱,我们就有资格玩,关键的并不是那份闲钱,而是那份闲心。有心玩,这就足够了,咱大不了穷驴穷游。

    穷驴怎么穷游呢?我认为有三点:

    第一,研究装备比别人多下功夫。对产品、材料、工艺尽可能多的研究,可以让你花最少的钱,实现最高效、同时也是最实用的配置。比如说,人家要求的抓绒衣咱没有,咱就知道看看咱衣柜里有没有化纤绒衣(摇粒绒、珊瑚绒、桃皮绒、麂皮绒等)。

    第二,做功课比别人多下功夫。对线路、对活动的功课尽可能多的研究,可以让你背负的东西达到最优化。户外装备烧钱,最大的诉求之一就是追求轻量化,而你带的东西合理,对轻量化也至关重要。

    第三,练身体比别人多下功夫。俗话说“傻小子睡凉炕全凭身体壮”,强健的体魄可以很大程度上弥补装备上的差距。

(点评宝鸡山甲  第四,练心。练出山里人的心,届时,你会觉得山脉给了自己很多。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1 14:54: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东西好多 好长 好长 看着好繁琐 罚小晓弄个任意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1 14:5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要有自娱自乐的精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1 15: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特同意关于户外与音乐那段。一次爬红螺三险,走比较危险的地方时,我叫后面的一直大音量的放着流行曲的驴友关一下,过了这危险的地方再放,因为,那音量真的干扰着我集中精神关注自己的脚步。结果那驴友很不高兴,就意思一下的稍微关小了一点点音量。唉,俺惹不起,躲得起,一过了那很危险的地方,俺拔腿就走前队去了,一直到最后上车才再次看到那驴友。俺其实户外时,就想听听大自然的声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1 20:4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桃子紫 发表于 2011-12-21 14:54
东西好多 好长 好长 看着好繁琐 罚小晓弄个任意门

是很长,能一气读完的童靴,应该有奖励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1 20:58:30 | 显示全部楼层
爱美爱自然 发表于 2011-12-21 15:11
特同意关于户外与音乐那段。一次爬红螺三险,走比较危险的地方时,我叫后面的一直大音量的放着流行曲的驴友 ...

因为家住在路边,屋子的隔音效果也不好,晚上也挺吵,所以我也很羡慕山上的静怡,尤其喜欢扎营的安静。。队伍里有音乐,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帮助定位,让我知道我离前边有多远。。。放不放音乐,可以通过协商,只要不那么想当然就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