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 _; [' @" q; e屹立的建筑
2 M+ Y$ v, }# Z' G1 T4 [ ; I, L& `9 I9 d0 ^
1 |% x! o5 E1 s# D: ^' S: @% A
天主教堂内的人们
3 |) a6 T4 r# ^. A- O' U4 d m 当我们再次踏上古格故都札不让所在的这座土山时,根本无从寻觅那曾经闪亮的十字架和彩绘玻璃窗。只有残留的写满葡萄牙文的圣经书和一具奇特的骷髅面具,告诉我们那个遥远的未知……
% F( j& L. S: H. ?& j9 j6 p# y “复活节那天,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从国王的王宫出发;国王一个人抱奠基石,奠基石的中央有一个很漂亮的镀金十字架,十字架镶满了各种宝石,尽管实际上价值并不高,但看起来非常珍贵。奠基石的其他部分均用银丝进行了装饰。
" {( \* [- d" B7 B4 X. i: h3 V 我们来到建筑工地后,把奠基石放在祭坛上,以尽可能的宏伟和庄严仪式进行了祭奠。在奠基石落土之前,国王朝地上扔撒了许多黄金。
1 S" M) S6 Z2 \ ——这是第一个来到古格的葡萄牙传教士安德拉德在他的报告中,对古格第一座天主教堂奠基仪式的描述。 " K/ H' Z [, B) o2 E, t$ b& C2 n1 g
2 B1 y9 i: _/ K7 C6 l 1926年 天气 :多云 札布让遗址 ' g. b9 u6 ~& J5 M
一个阳光晴好的日子,古格国王亲自选定了建立新教堂的位置,迁走了那里原有的居民。为了使建筑面积能够更大些,古格国王甚至拆去了他自己在这里的两间住房。 1 @+ Z0 @* H( H. F: Z
一直笃信佛教的古格国王,此时对安德拉德带来的天主教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据说他在教堂施工的整个过程中几乎每天都要给工人们送上两三次食物,而且经常为工人们举行丰盛的宴会,以鼓舞劳动士气,对于有突出业绩的工人,不惜重奖以黄金、琥珀和珊瑚之类的珍宝。
' p l# a9 O9 |/ b! R b5 y3 h7 W: e' K$ y6 @# w+ A) {* v
经过4个月的努力,西藏有史以来第一座天主教堂落成。这座教堂内部用十多幅宗教画加以装饰,其中有反映圣母和基督题材的油画,还有耶稣遇难和圣母怀抱圣婴的两组浮雕,教堂顶上立有一个很大的十字架,老远的地方都能看见。教堂建成之后,引来了许多人前来观瞻,神父们借机向大众宣讲福音,前来教堂听教的既有一般古格百姓,也有王室贵族高官,古格国王与王后有时也到教堂观看祈祷,并跟着诵读祷词,甚至连王后也被吸引到教堂听诵圣经。传教士们以教堂为布道的据点,还向群众普及宣传教义、分发十字架等基督教圣物,一度发展到王室成员、达官贵人以及高级军官都互相仿效古格王国和王后,以佩戴十字架和其他圣物为荣,在古格掀起了一股小小的热潮。 ; u7 V" n% a2 |* Q+ z* n9 D9 A W3 n
8 _" s& ~+ E: W2 S" [ 古格国王对天主教的扶持并非出于单纯的宗教信仰。17世纪初,古格王赤扎西扎巴德为首的王室与他的弟弟、叔父、叔祖领导的佛教僧侣集团矛盾已经日益尖锐。传教士安德拉德的出现,让赤扎西扎巴德看到了对抗僧侣集团的希望。 5 m; I; f, O9 \" j
然而,正是他大力倡导的宗教改革,不仅在古格王国内掀起了东方宗教与西方宗教的争斗,更埋下了古格走向覆灭的忧患之种,一场大动荡终于开始在古格拉开了帷幕。
0 ]5 | h: w; R0 } 传说古格传教会失败后,藏传佛教的僧人抄查了教堂和传教士的住宅,没收了传教士的书籍和手抄本。由于当时古格地区纸张匮乏,抄查的纸张正适合制造藏传佛教宗教用品。于是,他们用写有葡萄牙文的圣经书页糊了这个流传至今的骷髅面具。
, }7 d! I( x" D9 [
/ I4 E& p0 N+ Z( h$ [; I 侧记:在一份保留在博物馆里的安夺德给教会的报告中写道:“我曾孤身一人,穿越那片荒漠。一年中只有两个月积雪融化时可以通行,可还不到雪化的时候,我就得冒着死亡的危险上路。我们经常陷进雪里,难以自拔。积雪淹没了我们的膝盖,有时还淹到胸脯、肩膀。我们经常把整个身体躺在雪上,采用游泳的姿势向前爬行,这样不至于陷得很深。”在荒漠里,他和向导没有水喝,只能吃雪;用雪就着糌粑充饥。“夜里,雪经常成堆地压在我们的被子上,我们必须起来把雪抖掉,否则就被雪埋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