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 库布齐沙漠露营活动
  • 2023年5月13-14日 杜鹃花露营
  • 2022年五一假期--贵州秘境-
  • 2023年6月17端午节哈巴雪山
  • 2023年3月25日 春季京西古道登山赏花活动
  • 2014年9月 阿里大北线活动照片
查看: 2811|回复: 6

[西南] 茶马古道之寺登街:时光里的陈旧已成绚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5 22:3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 ]3 T' G6 _3 W1 i, D1 u6 v7 Y
                       沙溪寺登街上保存完好的古建筑4 \% {2 s! ]. P' \% J2 z: \4 o

' q4 u& V7 Y" R        当马帮成为一种历史,蜿蜒盘旋在滇藏崇山峻岭中的茶马古道,也日渐变得更加沉寂以至荒凉。甚至,这条古道已成为了岁月的一部分,就连沿线曾因古道的繁盛而热闹一时的许多小镇,也在时光的变迁中湮没、消逝,只能靠些许模糊的概念来追忆。幸好沙溪寺登街还存活着,为我们原汁原味地保留了那段关于马帮、茶叶、药材、皮货、食盐等历史片段。' A. o8 q6 Q) y! V6 G. S

( O% y! e# c4 u" N% c+ K, _; x        , f, y% M8 |* ]7 V
                              始建于明代的玉津桥是进出寺登街的必经之地. s  [$ V& f! o- _9 K

- ^+ y; p6 |6 u. y  \' \        茶马古道上的商旅重镇6 g& N( [& Z7 P. v' d
        如果不是一个叫“世界纪念性建筑保护基金会(WMF)”的组织,将云南省剑川县的沙溪寺登街列入2002年101个世界濒危建筑保护名录,相信这座地处滇西北大理与丽江两大旅游热点区的古镇,至今仍然会躺在群山怀抱中默默无闻。即便如此,沙溪仍然是落寞的,它被大丽公路这条旅游黄金公路远远地抛在山的另一边,每天只有寥寥无几的人慕名来到这里,细细品味那些被久远的阳光轻轻抚摸过的遗痕。
5 l' c5 g6 t2 x' M1 Q        地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东南部的沙溪坝子并不大,整个坝区的面积也才有26平方公里。但正如许多在历史上喧闹一时,却又在时光的变迁中沉寂下来的古镇一样,沙溪也曾有过一段轰轰烈烈的“大历史”。从云南青铜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到茶马古道上的繁华集市,从茶叶、马匹的寻常买卖到食盐的集结与转运,从经贸活动到文化的交融与传播,在两千多年的历史时光里,平安、战乱、繁盛、黯淡,沙溪都经历过了。
4 ]$ |3 h% Z" Z3 s, [        沙溪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24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鳌峰山古墓葬群、沙溪东边华丛山铜矿遗址就在无声地告诉我们,早在公元前400多年,沙溪即形成以黑惠江为中心的青铜冶炼制作基地,沙溪先民在那时就拥有较高的青铜冶炼技术,是云南青铜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唐宋时期,随着南诏、大理国的先后崛起,在中原王朝的影响下,云南地区的经济、文化得到了极大发展,沙溪亦由此迎来了兴盛发展的新时期。因为这里是茶马古道上的咽喉,是沟通川、滇、藏边三角地区的交通要塞,通过密密麻麻古代交通系统茶马古道,将川、滇、藏甚至更为遥远的印度、越南、缅甸、不丹、尼泊尔等异域连缀在了一起。凭借这种地理位置上的优势,寺登街成了茶马古道上的商旅重镇,成群结队的马帮,驮来了南来北往的货物,驮来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驮来了亚洲古文明的融汇,也驮来了沙溪寺登街的繁荣昌盛。
, ]- p, j2 O0 r/ u2 x9 T0 v& n8 n        事实上,我们现在很难说清楚这条绵延在川、滇、藏险山奇水和原野丛林间,曾经连接起大半个亚洲的古道究竟始兴于何时了,但沙溪先民较高的青铜冶炼技术,无疑让这里成为古道上无法绕开的一个节点。自唐以后,沙溪周边又先后发掘出弥沙盐井、乔后卤成井、云龙诺邓盐井、兰州啦鸡盐井四大古盐井,更是促进了沙溪的兴盛繁荣。历史上,大凡食盐集散的地方,都是令人惊羡的富庶之地。作为离这四口盐井最近的茶马集市,沙溪在茶叶、药材、毛皮的重要交易物质的基础上,又新增了食盐这一重要商品,一跃成为了当时西藏、滇西北地区的食盐供给的主要集散地。; @: M, q5 j/ {/ h

9 {4 f) u: d5 A6 g% L9 ^& X       
# ~, r! L6 l+ Y' N9 ^* z                     夕阳下的沙溪寺登街南古宗巷# }; d- X' f; x7 _+ J, |* c3 w
! T4 G: t' V% b4 f% p
        古集市的过往记忆) Z0 q+ H' z, f, a. ~
        从唐朝到民国,无数大马帮浩浩荡荡走过寺登街,让沙溪在历史上至少繁华兴盛了1200多年。然而当兴教寺前,那盏当年由镇子上家家户户轮流点燃,永不熄灭的“天灯”在某个毫不引人注意的早晨悄然熄灭时,曾经马帮昼夜不停经过的街市,曾经商贾云集热闹非凡的寺登街,突然没有了繁华与喧闹,只留下空荡荡的街巷和深宅大院,在夕阳中咀嚼着曾有的光辉岁月。2 S$ }% T" Q* p" @

) w5 C, P( H4 ?: q7 M1 a0 W       
- Q% U0 j* q0 r1 m- A/ h! q           曾经热闹异常的四方街现在已经沉寂了下来,只有高耸的古戏台还在昭示着寺登街曾经的繁盛9 m; P8 w# v4 k) {8 e2 p% c; }7 L
* L4 q6 X. F. E* w* F, P4 S
        沙溪的衰落,始于214国道的通车。1952年修通的214国道,从山的另一边过去了。此后随着公路交通的不断发展,沙溪这座茶马古道上最热闹的集市,大马帮进入滇西北的最后精神驿站,逐渐沉寂下来。. S  g$ N# ]& l  h; t
        我们现在所说的沙溪古镇,其实指的是寺登街。弯弯曲曲的黑惠江从寺登街的东南边缓缓流过,始建于明代的玉津桥,至今仍矗立在黑惠江上发挥着余热。当年,这座桥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从大理方向远远而来的马帮,过玉津桥沿古道前行百来米后,进入被当地人称之为“街子门”的东寨门,再穿过一条狭窄浅短的小巷就来到寺登街。再前行,就进入到丽江、迪庆,然后是西藏。东寨门并不精致,也缺少几分气势,只是一座用土坯垒起的,仅容两匹马同时经过的拱形寨门而已。但这座历经数百年沧桑的老寨门,是寺登街以往三座寨门中唯一被保留下来的一座,至今还在向人们展示着茶马古道集市城门的典型样式。
- m# w  N8 g' F2 b% @* q        大约到元末明初,寺登街已经初具规模了。当然,那时的寺登街还叫“南塘”。到明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四方街上修建起兴教寺,“南塘” 这一地名也就逐渐演变成“汉白合璧”的“寺登街”。“寺”当然是指兴教寺,“登”是白族语,意思是地方。清嘉庆年间,在兴教寺对面又修建起了宏伟的带有戏台的魁星阁。于是,一个布局严谨、结构合理,集寺庙、古戏台、商铺、马店、古巷道、寨门于一身,既有市场功能又有生活功能的茶马古集市,就完整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 J$ C. `4 N$ \5 \  A$ u
        当我站在太阳余晖中的四方街上时,空旷的街面上人影寂寂。这是一条比丽江四方街至少大两倍的古街,是当年沙溪的灵魂与核心,是古时南来北往的马帮和客商在沙溪商贸交易的地方,曾经拥挤过嘈杂过。而如今,呈现给我们的却是异样的冷清以至落魄,只有高耸的古戏台还在昭示着寺登街曾经的繁盛。
% K0 u9 E3 u4 R        据当地的老人讲,其实就在四五十年前,这里的集市也还是热闹非凡的,“每隔三天就有一个街市,街市的时候,除了各地马帮将带来的货物摆满一街外,还有各路戏班的歌舞戏剧表演。那时卖货的,采货的,小食摊子,杂耍圈子,人声鼎沸,骡马嘶鸣……把这四方街堵得是水泄不通。”但这一切现在都成了过眼烟云,暮色笼罩着繁荣过后冷清的古街,面对古戏台,面对苍老的商铺,浓浓的历史沧桑感涌上心头。- r2 {* j' F, B6 a% i& F, o: }

. U  q& A% W3 z% C1 s5 _        + g- W3 m4 H/ Q( m$ L) q5 O
                                          在老屋门口温习功课的当地孩童2 T: ~% c: [$ D* ^2 E9 r

$ \7 g* T5 o. ~- a! }0 B7 r        时光里的陈旧已成绚烂
( m4 _% f1 _! \5 A! W& k" N        表面上看,寺登街的街巷并不繁杂,除了四方街外,主要就只有位于四方街南北两端的南古宗巷和北古宗巷。最能体现茶马古道集市特色的建筑,当属密布在这条主干两旁的那些前铺后马店的古建筑,这是寺登街能够兴盛上千年的基本保证。而在这条主干的两侧,还延伸出了一条条幽深的小巷,通往一院院至今保存完好的白族古民居。& I' j0 A! ^- P: B% w1 |

* }( f% ^$ C5 m: _0 T  Q6 w       
2 b8 [3 M, ^; M$ Z" H) \                                        马帮古时就是从这条巷子进入寺登街的
/ ?% ?6 A- {1 A' F5 A! @3 \& P8 h1 [+ L% w3 W* B$ J
        第二天早晨,我再次来到四方街,那时沐浴在晨光中的四方街,显得静谧而祥和。站在兴教寺大门前,一种恢弘之气迎面扑来。这座我国仅存的白族阿叱力佛教寺院,是寺登街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建筑之一,曾是千里行进的商旅马帮的精神寄托。《新纂云南通志》载:“兴教寺,在城南(剑川县城)六十里沙溪街,即杨升庵、李元阳咏海棠诗处,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建。”由于沙溪地处古道要冲,更是各种佛教流派传播的交汇处,所以在多重文化的影响下,兴教寺内既有西藏喇嘛教周庑式建筑,又有典型的佛教密宗寺庙建筑。- a/ q6 _: r- u2 W8 b; o5 v. r
        进入寺庙,只见一株两人合抱的古玉兰蜿蜒遒劲,横卧院中,密实肥厚的绿叶遮住了半个院子,让人顿生肃穆神秘之感。迎面而来的是二殿,也称天王殿,属中原传统寺院式建筑,悬山式的五脊顶,多梁多柱,结构紧凑严谨,共有46根柱子13架梁,历经500多年的风霜依然稳固结实,风采不减当年。进入后院,也是同样的古玉兰,只是大殿右侧多了一株香槐。如今,杨升庵诗中的海棠早已零落成泥,但与寺庙同龄的玉兰和槐树还在,于是每到春夏之交,袭人的花香就弥漫整座寺庙,溢向四周那些幽香的小巷。
+ e' I" d5 U/ r( G( B' C: D& X        也因此,大殿与二殿是迥然不同的。大殿是西藏喇嘛教周庑式建筑,整个殿堂内没有一根柱子,与多梁多柱的二殿形成鲜明对比,四周回廊是藏传佛教的转经式建筑。这样的布局结构,显然兼顾了往来马帮、过往客商,特别是中原和西藏客商的宗教信仰需要。6 M# O2 T  E) N6 d
        经过文革期间的浩劫,兴教寺内原有的佛像早已破坏殆尽,幸运的是整座寺庙的主体结构还保存完好。更让人感到幸运的是,大殿内的精美壁画,也被当地人抹上一层白灰保护了下来。这样的保护方式虽说难免会给壁画带来了很大损伤,但能逃过浩劫已是万幸。5 n# O1 @% x# F9 v5 e& _
        兴教寺隔着四方街正对着的,就是整个寺登古街的标志性建筑———魁星阁戏台。这座飞角高挑的古戏台建于清嘉庆年间,实际上戏台只是附带功能,其建筑主体是魁星阁。遥想当年商旅云集时,台上锣鼓喧天,台下边做买卖边看戏,该是一幅何等热闹的景象。
3 v" Q: m1 I! b# o( {        如今所有的喧闹,都已随着茶马古道的沉寂而远去,马帮不再浩浩荡荡地穿街走巷,马脖上的铃铛不再叮叮当当地清脆碰撞,黑惠江畔也没有了赶马人豪迈激昂的调子,只有寺登街还在流动的时光里原汁原味地保持着那片苍古,将满街的陈旧变成了绚烂。
5 s, O& F5 E, u5 r: g9 h' A% w
) K; \7 \3 d5 s9 S7 t8 X" u& ?5 ]        . J$ I3 g2 E& }3 l$ I5 O7 |5 X$ M
                                   兴教寺是我国仅存的明代白族阿吒力佛教寺院
- i5 v( }! g8 K2 U6 B
5 s1 o; o8 n1 K: ]. K2 W; C. |2 ^8 j        旅游贴士
/ g. M. x. I# `! t        【交通】沙溪寺登街距剑川县城23公里,到剑川县车站下车后,往回走100多米,即可在街对面找到发往沙溪的客运站,车型均为微型车,一般需要坐满7人才会开车,车票8元/人。剑川县城距大理市下关126公里,可在下关客运北站乘车前往,30分钟一班车,车票28元/人(含保险)。也可在昆明市南窑客运站搭乘大巴或夜班车直达剑川,车票约100元/人。
9 t; f; S; [& n8 B4 L& r" P, ?
. z: q0 u" ^- z8 h! s& b, w        ( f- `. _8 {7 D* W6 M
                                            沙溪寺登街古戏台及藻井6 U9 h8 U% a* D2 _
5 w) A. Z" J% m$ H
        【门票】20元/人,目前如果不进兴教寺和魁星阁戏台内参观,就不用买门票了。& Y" N* e) R5 }$ R" A1 p0 m* k
        【住宿】客栈、旅馆主要集中在四方街周边及北古宗巷,都是利用当地老民居改造而成的,高中低档都有。比较高档的是老马店客栈,就在四方街北侧,环境设施都很不错,但价格也相对较贵,单人间房费要300元左右。许多民居庭院式客栈虽说条件相对简朴,但价格也十分实惠,一般仅需20元/人。民居客栈的老板都是当地人,熟悉本地风情掌故,还可随时向你提供实惠而可口的饭菜。特别推荐三家巷客栈,地址是寺登街62号三家巷,电话 0872-4722171,这是一个洒满阳光的小院,而且主人欧阳海育一家待人真诚,给人以家一般的感觉。同样是庭院式的古道客栈,位于北古宗巷内,距四方街也只有100来米。 ) I7 m5 n+ b6 @. q0 Y+ |

: [6 X0 v! E4 q2 p6 ~( K3 ~" c         FROM: 金羊网-羊城晚报
发表于 2010-1-25 22:4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喜欢这份清静,古朴,自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5 22:5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顶,好幽静的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5 23:0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啥时发个活动,溜达溜达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5 23:0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嗯,好多好有意思的地方啊,哈哈,慢慢玩儿它一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5 23: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11111111111111.jpg ( `8 |6 K$ X% x4 K- {7 i! n7 E
; P; q7 D4 a( C( O% y
在昆明茶市转时,很能体会到茶马古道的历史气息。我买过一块茶砖,上面就压着一块古道地图,看着特有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9 14:04:01 | 显示全部楼层
超级喜欢吃茶马古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