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F" f/ C5 K: K, l; ~2 K0 r8 r                                                     早已泛黄、斑驳的记忆
( F5 l8 o' D }/ P6 F2 z% \' k
        街区秘史
7 ^4 F" \' X+ \ y1 g- z' c3 n6 e" {0 V. B+ w) u5 J1 G
        从江南到法国,这里曾是“许三多”$ Q3 t. `2 C) s0 r# E- y [
        北起苏州胡同、南至明城墙遗址、西起崇内大街、东到北京站的崇内社区,也许算不得北京最知名的社区,但在繁忙程度上即便是王府井、西单也不遑多让。这是拜本社区内的地标建筑——北京火车站所赐。可也许正是这座世界上最繁忙的交通枢纽,造成了崇内社区的认知程度“灯下黑”,没有特别的理由,谁会愿意扛着行李在火车站附近转悠呢?
1 R: q" \6 r9 S6 h. t( i        不过,仍有不少初到或离开北京的人,在北京站西街堵得百无聊赖时往车窗外一瞥,会对赫然入目的座座小洋楼过目不忘。如果碰到道熟的司机采用“抄日报社墙根,穿苏州胡同、邮通街”的对策,隐于这些胡同中的一座座或粉彩重鼓、或中西合璧的院落,也会让人难免兴奋——尽管有的早已泛黄、斑驳,像脂粉剥落的老妇人的脸;有的则在断臂残垣上接出几道刺眼的红砖墙,像生过疮的皮肤上结出了新痂。但似乎也正因为这样才显示出这里其实大有文章。
- P% E. H2 N9 Y& J& X        “可能是看我们社区历史名人多吧,区里、街道的同志说到我们社区工作的困难时,也用了个名人来形容——许三多,流动人口多、小旅馆多、公厕多。 ”西镇江胡同25号院是一座典型的中式四合院,居委会就坐落在此,一位大妈望着“松鹤延年”的壁雕、“马上封侯”的檐雕有几分失落,“以前这里不这样,曾经也有三多:外国人多、知识分子多、洋买卖多,又热闹又宜居。”+ j* ~4 F8 P9 \ L5 [
) F+ f% C( X. i1 q/ }
        
$ F3 H L7 C/ j |0 l' ?% @9 h                                                              静静的院落$ N/ g; a) M* h( K; Y$ n. `2 H
3 o: ]) Z' H2 R        苏州胡同和镇江胡同两条贯穿东西的胡同是崇内社区的骨架。虽说京城有名的胡同九百九,无名的胡同赛牛毛,但以地名命名的胡同还真凤毛麟角,怎么都集中到了这内城东南一隅?这还得从明成祖定鼎北京说起。
5 f$ S1 E8 o- m        明代北京城和紫禁城的营造,总指挥是朱棣的首席智囊姚广孝。这位道衍和尚是苏州人,想到家乡的金砖和“苏作”营造工艺都是天下第一,就从苏州征调了大批工匠,从京杭大运河一路北上,就在崇文门码头下船,并在附近定居,时间长了,除了工匠外,苏州船民、商人也在此形成了规模效应,逐渐就有了苏州胡同。 t$ F0 t: C5 z/ P% N6 W- ]; w
        无独有偶,苏州府的邻居镇江府的工商业者也不甘落后跑到北京来发财,于是苏州胡同南面又有了一条镇江胡同。直到1959年修建北京站,一条新开辟的北京站西街把胡同拦腰截成东、西镇江胡同。难怪在居委会等几座现存不多的老中式院落中,看到的是轻盈上翘的屋脊,还有长排通透、下沿有雕花痕迹的精巧窗棂。屋瓦也没有典型的北京民居屋顶那样厚实笨拙,江南的灵秀风格在此存在也就顺理成章了。
# }2 b! D# O+ g6 s: M        因《梅兰芳》而重新被国人认知的齐如山的人生堪称传奇,而这位传奇的海归也在此留下了一笔传奇。西镇江胡同29号就是他当年创办的义兴局旧址,一方面以求富为目的兴办实业,另一方面以实业为掩护秘密培训革命党人。值得一提的是,从这座院子走出的工人后来被他送出国,成了法国豆腐的祖师爷,让中国豆腐比中国足球早一百年做到了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可惜今天的义兴局旧址除了大门依稀可见当年公司的排场,内里早已面目全非,变成大杂院了。
/ x; [- r: z% p5 W: F. M        而这一社区还隐藏着大清帝国的邮路中枢——小报房胡同,报房便是近代邮政电报机构的名称。但昔日的大清邮政总局也同样洗尽铅华,变作杂院。只能从那中西合璧的门楼看出逝去的荣光。”
6 [$ \4 y6 C* P        中国人的豆腐从这里做到了法国,而法国人的面包、西餐也从外国做到了这里。原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就是在苏州胡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时代,是闻着胡同里的面包香长大的。“苏州胡同的法国面包房是一对希腊夫妇开的,女主人叫达苏拉。无巧不成书,三源胡同的巴黎饭店也不是法国人开的,男主人是天津商人、姓杨,老板娘是德国人、随夫姓起了个中国名字杨婀娜;苏州胡同倒有一家法国人开的饭店,名字偏偏却叫北京饭店。”如今鸟枪换炮、几经更迭的北京饭店早已搬到了长安街,成了北京首屈一指的饭店,空留苏州胡同一座简朴的灰色小楼。
( \0 B+ A% R2 u5 S/ \" F5 A' A, K- Z1 J: r4 Y
        3 D* U$ \3 [5 n9 a A
                                                         洋装下的中国心6 X4 N X7 I* O# _0 B! T9 r# x
6 d; M) X) K5 X: w0 E. H% X
        胡同地标2 l! }& L/ y5 J1 V# i
        男汇文、女慕贞,洋装下的中国心3 O% ~, Z0 a' y8 V" N
        要说这建国后归于沉寂的胡同也受过一回破天荒的高规格礼遇。“那是1998年5月的一个礼拜日,连美国特工都来了”。原来,是访华的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到崇内后沟胡同的亚斯立基督教堂来做礼拜了。可能是好酒也怕巷子深,胡同深处、建筑朴素的亚斯立教堂远不如深居闹市的几座天主教堂那样广为人知。但始建于1870年的它却影响了此后中国教育史一百多年。“内汇文、外潞河”代表了北京近代教育的最高水平,而这对兄弟正是亚斯立堂的主人——美国卫理公会的一母同胞。坐落于通州的潞河书院是从神学院脱胎而来,而汇文从一开始就是教会的“蒙学馆”,面向并服务于普通大众。9 h. n" D: }' {4 `/ j! A
0 L% C, w5 c& \3 k- _, w0 \
        
4 r* o9 c8 B' I+ Z                                            影响深远" s8 q" ? i: y/ ^& P- a; q* p
* x/ R8 n, g- K% o4 ]* o3 f0 {, X        曾就读于汇文中学的启功先生曾深情回忆道:从南校门一步进校园,眼前就立刻展开一片大花园,繁花似锦,四周围环着茂盛的林荫,树丛后面掩映着幽暗的校舍。校园西北端的学生宿舍,是以新月形环绕着‘安德堂’教学楼的,像三兄弟一样,用他们粗壮的身躯,阻断着市井的喧闹,呵护着校园的宁静……”1 v) H7 Z4 |: f6 Q
        潞河中学张校长此前接受本刊采访时曾说:“如果不是汇文在当年北京站建设中损失了大半校园,潞河绝对不能说自己是北京最美的中学校园。”也许是美好的事物更易碎,如今火车刺耳的汽笛声早已刺破老汇文静谧的绮梦,美轮美奂的安德堂遗址上则是冰冷的铁轨;而被铁路车务段所长期占据的祥和馆,前几年也被作为危楼拆除了。硕果仅存的学生宿舍三兄弟,也只能吸着过往车水马龙的尘埃废气,逐渐打消阻断市井喧闹的愿望了。9 W' E0 S- _+ [8 n/ r$ d
        马路对面与汇文中学一脉相承的美式灰蓝色教学楼,则是比汇文中学小一岁的胞妹——昔日的慕贞女中,今天的125中。据记载,这里直到上世纪初也只有二三十名学生。但在这样不被认可的尴尬局面下,女子教育却在此星火燎原。中国工程院首批女院士之一、儿童白血病权威胡亚美,国家领导人刘延东,还有著名演员宋春丽、宋丹丹等,都是从这座教会折中主义风格的二层楼里走出来的。
, ^2 {* o8 n) \* `7 b) c
% h, [2 }; y8 I        . \* F L2 b' P7 ]- m4 v( ~# B# Z
                                                             遗址怀古2 c/ w* s6 Q8 E! j, q0 Z; q! O' E
9 P( b4 Q7 z2 J0 k2 c8 s5 v        周边逛逛- J9 o4 }: }8 B" a' j
        城墙遗址怀古 中西老店解馋
. c& B) {, z, F2 \        天气好、人清静的日子来探秘崇内社区,要是探完了就打道回府,也太浪费这大好春光了吧。看完江南和西洋的旧街区,货真价实的明城墙遗址也是谋杀菲林、放松身心的绝好去处。有孩子的带着孩子,没孩子的带上风筝,在城墙下的绿茵尽情享受紧张生活之余的轻松一刻。耍累了,不妨在城墙下的原京奉铁路信号所改建的禾与紫咖啡小憩片刻,用出自身为陶瓷艺术家的店主之手的咖啡杯喝着咖啡,味道也似乎更加香浓。8 v/ u5 Q: U& P4 m1 ~
( \( p1 F8 l- l- M" b$ p$ q! P" M6 R        
& g) Y7 F( L% L# i                 吃,在崇文门一带几百年从来就不是问题" l/ K! J, D% l" E
2 {" V8 P/ g# q$ Q0 M1 Y, I
        吃,在崇文门一带几百年从来就不是问题。虽然老店拆迁关门,但搬到了新世界青春馆的便宜坊烤鸭味儿依然正,是逛完新世界补充体力的不错选择。而旧时味道同样正的还有新世界旁边的老北京炸酱面总店。逛完崇外大街对面的搜秀商城,楼上的小城知味港式茶餐厅和麻辣诱惑,则是新馆子里的佼佼者。想吃西餐更是不缺去处,以豪华正宗法式大菜享誉全球的马克西姆餐厅就坐落在崇文门饭店一层。豪华是真豪华、正宗是真正宗,只是就连面包房里面包西点的单品价格都能上三位数。对面的新侨饭店则是和西边的老莫齐名的京城西餐老字号,一楼的三宝乐餐厅、二楼的凯涛餐厅从做法到价格都颇为古道,只是到了周末吃自助餐的人太多,去晚了等座的话多少会影响心情。
4 N& d( j2 A/ v: p3 t
! Q! V+ x) @# I9 ^8 b5 n        文 黄哲 摄影 王甜
7 C6 S6 N) O- f        https://www.lvzhou.info  2010年01月26日23:00  FROM:Timeou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