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
0 C, R3 d/ x7 k& a0 ^, ~8 @ i' N周六探路活动圆满结束!除了为绕雷达站钻不明小路沾了一身土,其他都好,路也探了,身体也充分锻炼了,还长被忽悠的经验了。
E* e1 p: l" s8 n) d/ `
# _2 Q# C$ w s$ k探路大致路线如图中粉色箭头与虚线所示。图中午餐点所指蓝色长方块之类的地方,以及粉色虚线路径,都是我合计着添加的非常非常不精确的大概位置,仅供说明大致走向用。黄色虚线是原卫星图中一条隐约可见的路,估摸着是别人说的那条快了用两个小时就能走完的圈门潭柘寺路线。 ! J' h3 s+ z" V N
. r+ m% p2 K* b* X
----倘若心中没谱,别人给个意见,该怎么办呢?是意见就采纳,正面讲叫从善如流,负面说法就是耳根子软没主见;不采纳呢,或者说意志坚定,或者叫固执已见。 E; K3 I8 g0 l- O( l& Y" v
: M9 g" d. G! x( n
, R* ` |9 _2 N% x3 {5 A* Y' Q
探路之一:蹄窝阵过后,避雷达站往潭柘寺之路渐迷,遇一队人马,问之,答日:“我等俱欲去往潭柘,识路,汝等随行即可”。略放宽心,随行。行不过百米,古老大立定:“以余之经验,如此走法,前路遥遥,返。”遂脱此队折返独行。此可谓意志坚定。 ' b) u% L) S) C) g$ b
. a) x, G s8 |( ]
探路之二:成功绕开雷达站后,再次摸索前进。途中有二人从后至,某一三十人大部队之前锋领队是也。问之,一人曰:汝已错过正途,当返。另一做回忆状:吾记前方有一小路可至,然则不能确定。与此二人同走一段,其后队渐至,闻我目标所至,热心指路,无奈甲告向前,乙云退后。权衡之下,返回为上,遂返。返至半路,有男女二人迎面来,闻我目标所至,惊曰:“错,过亦,速返!”看吾等倍感疑惑之神情,恐不信,告曰:“吾二人乃门头沟本地人氏是也,所指之路焉能错乎?汝可放心随行。”当下信服,又返。如此之往往返返,算得从善如流。行至岔路,二人为我等指明方向,做别。然,沿路所达,桑峪正村是也,与潭柘古寺尚隔山隔梁。呜呼,所遇者,皆古道热肠,然…… * I8 }0 h6 [8 l, ~$ O0 o
. f$ N/ \/ G! x
1 P9 Q+ o, ~! I8 z* q9 V- u5 H6 R* c F4 z. z, o0 a/ A4 a, R
回来看着图想了想,估计往返的那段路正处在一个中间的地段,以我们当时两次遇见人时的行走方向看,让咱们往前往后的应该都没说错,只是他们也都各知其一。另外,下到桑峪村过见到的东风矿后,据说从村右边一条小路,翻山走1公里可以到潭柘寺,这样就不用沿公路走到第二站了,以后想稳稳当当在931上有座可以这么走。
0 U$ e d" |( [5 v9 l+ |2 K! n
B* S7 K+ i1 o8 z# b3 x V0 V2 S# @/ D' l/ ?
门头沟人说两条小路都能到谭柘寺,我们还疑惑为什么一直没有和另一条路汇合,从糖块的图看来只是我们没走那一条路能到谭柘寺的.
( B* f5 t: \5 {6 }; x0 w( f在四岔口那个地方,无论下哪条路也到不了龙潭,这是肯定的。 1 Y' ~$ a* \, M% \
- t7 e% R. a- L- B/ M( F我们走的路只能到桑峪村,另一条有可能会到潭柘寺停车场东边的山梁,但在GE上没有看到向西可以下到停车场的路,倒是沿着山梁南行,一直到桑峪村牌楼附近的路很清晰。
4 T7 K7 W( `' I3 U7 `' K9 r/ Y
, m! n% X5 d! N0 \从雷达站后山一上到山脊那个地方,直行下山最好,从那里一直向南下坡到防火道,再走一段下降的土路就能到龙潭了。这应该是最近的路。 ( b: L8 s8 g/ j. z
8 z7 f' N! B4 V7 u4 K% K
7 ?! L7 i) A) e$ }( w" z% e3 d3 | d) M7 `- q% I
其二: C/ k7 z; y) \) w! U# o' V. Y
8 Q7 \7 Z* M% G8 p% }* P, }. ~0 M) k. y
从冯村到潭柘寺有一条古道,8月29日,我与“我喜欢”,]等兵”,“常顺儿”相约探路。以上是探路轨迹。
% b: ]4 B" H9 d$ P' S+ X8 v) w- M
& P4 }7 N8 }4 V) z7 t( i
- P5 _9 M5 O1 n, L. K% H1 Z
( \0 }) A3 k3 J+ E上山选择左侧的路线有点失误,在走到13号路点时,已经找不到路了。 . z9 U% \2 d2 K7 k: X, S
8 h0 x3 K3 F# v
仔细研究google地图,发现右侧有上山的小路。由于我的错误决定,我们就在这个地方选择的错误的上山路线。
1 c: w$ X% J; w9 l# p+ P
5 N0 g) x) ^3 j3 J, Y# Z; b( F; H( k2 N9 S
9 f0 B9 `% s( t
% o9 F; Q# _, h: d 0 V( F4 r9 m4 d3 Z+ l: g
& c, Z* |7 `3 O ) d+ e1 y$ |/ z
, {7 a7 ^, T: U) Q5 A到达山脊后就一直沿着路小路超西行走即可。路上岔路不多,有时候再山前,有时候在山后。
/ ?5 E) @) ^# [& D& f ?. {" w% I& O$ N. p
6 B, D# y$ y2 w# B! x) n: y1 s! |* L, c3 C# h* a8 s! S3 ^" ]6 X( A/ ^% e
此处有个采石场,不是下山的路,不想溜达,不必拐过去。 & I9 U- n1 Q8 {+ t6 N, }/ \; e
2 P, q N! C: D$ s1 W U* u) _
/ G) B' M1 ^: [: A4 }0 ~* C+ G' m$ N' M
此处,为了不践踏农田,特意沿着大路绕道山后面行走,幸而遇到老山友的指导。 % K$ r3 f. e* l0 \$ g. S8 |% S' x6 t
% [9 T+ t7 T6 F) G- [' [
# }6 G0 G, q) O* j* L
1 V3 E; m) |( u$ I这一处有明显岔路,选择直行到潭柘寺,右上到圈门
& v$ U2 y6 E5 A9 J8 _4 v' r$ E
3 f6 f# a7 J4 F$ R% c4 |
& p. k, \2 g+ B+ r& w- _, ^这块儿另一条岔路拐向雷达站。之后的路就只有一条路,水泥路是走水用的,直接跨过就成了 7 M Q1 b4 A5 Z) j" o, }
2 y* u" j$ } d6 R" D
: Z: x* {: T$ c; I2 ~( @. J5 K这个是潭柘寺,不走景区下山的路,有多个岔路,第一个岔路直行,第二个岔路(岔路不是特别明显)右拐下山。树叶比较后,怎么走都能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