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碎沫可菲 于 2011-1-3 12:10 编辑
8 k& z. S/ |, B5 b8 M
+ Q, x% v; d* C5 }
& _3 p+ j6 q4 { k$ X# Q+ E
这里是最北县的最北端——北望垭口
1 U+ w* x6 ^! e* P 北极村,这里见到最多的两个字就是“最北”,最北一家,最北金融机构,最北一店…最雷人的当属最北公厕了,因为有了这个头衔,按五星级标准修建,平时基本锁着,看来当地政府正在全力打造这道“最北的风景”。
# }& |" a: F4 u: w
+ A# n; e: F2 o$ A2 f; M% b& ~
北极村美景8 c# s$ g- c2 C
从漠河机场出来后,我们驱车直接前往北极村,这里日落的时间很早,三点半太阳就下山了,四五点钟便开始黑了下来,路两旁被厚厚的白雪覆盖着,猫猫问司机,这是第几场雪了,他沉吟了一下,说应该有个十几场了,原来漠河从9月便开始下头场雪,但头两场雪落地即化,因为地面温度还比较高,随后的降雪便开始积雪,深度可以达到一米以上,毫无消融的迹象。
! f }$ \: b; J
3 n0 \% u: y# I 阳光洒向客栈$ E' D2 ~ ?! O& N6 U' z
道路两边没有路灯,路段很狭窄,司机的技术不错,开得很稳,当然速度也不过三四十迈,机场到北极村97公里的路用了两个半小时,到村口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了,车子在门口停下,原来进村每个人要收100元的门票,看来整个北极村都已经算成旅游景区了。
8 w. V a4 I5 O( o: c6 G/ T
) S& O0 |" s7 d9 O8 P
老客栈的主人是当地的鄂伦春人,门外的木雕图腾也不知道是否是本民族的特色& s5 j$ }7 {2 [
奇怪的是进去后村子里竟然一片漆黑,黑暗中隐隐看到一些木头房子,一问才知道正赶上停电,听说是常事,每家也都准备了小型发电机,路过了刚刚建好的村中唯一的四星级酒店,听说要圣诞节后才开业,而我们下榻的也算是当地最好的客栈了,北极人家老客栈,一个两层高的木楼。进了房间,发现里面果然暖和,屋子里的暖气烫手,考虑到内外的温差,猫猫决定不打开相机包。' A# C; X. c; k6 j) E
9 O1 |7 f3 R2 w北极村雕刻建筑
4 ?, y2 z& Y E$ J, q4 G2 p 第二天六点半猫猫就爬了起来,掀开窗帘,看到外面黑乎乎的,似乎还早了点,于是一直等到快七点,天空蒙蒙亮才拿起相机包,全副武装包裹得严严实实出门,客栈为了保温设了两道门,把相机包先拿到第一和第二道门之间拉开拉链,适应一下外面的温度,然后才走出去,立刻感受到了严寒的滋味,前天晚上基本没在户外长时间停留,还没什么感觉。6 |* q4 o3 V$ v) S# J" J+ \7 o
漠河温差大,因为当地空气对热量吸收和散发比较缓慢,一天中的气温变化,最低值不是出现在午夜,而是出现在日出之前,此刻,脸上裸露的皮肤如同针刺般,被寒风吹得生疼,试图拍些景物,举起穿着保暖套的相机,努力透过塑料罩寻找着取景器,为了保暖,同时也为了怕哈气到塑料罩上,特地带了护面,屏住呼吸费劲地从取景器里构图,而脚下一不留神,便会踏进厚厚的雪中,有些沮丧,这样行动不便的拍摄还是第一次遇到; h- t7 X6 D9 W5 s
! i) M& I1 E' A* i& P3 j! j
界河黑龙江0 I# k8 s3 ?- m' Q2 z/ H; `
一抬眼才发现木屋的对面就是界河黑龙江,不过此刻已经成为了一座冰河,上面的几艘游船已经冻在了江心,和周围银装素裹的山林构成了一副冬景图。偶尔有炊烟袅袅升起,大部分木屋依然在沉睡中,猫猫一个人沿着马路绕着村子走了半个小时,终于看到了太阳从村子另一头睁开了眼,可惜这个角度是看不到日出的,便折返回北极人家老木屋,简单吃了早餐,门外的“锐界”已经启动了。# A r9 ^# k* Y. j5 N9 V4 J
6 b# V3 k% s, ]) m5 K
供销社,一个很遥远的称呼了,也是木刻楞建筑
0 d3 B8 t. X( |6 x 北极村不过三千多口人,这里的特色是“木刻楞”房子,木刻楞(俄语意为“木头房子”)最早是从俄罗斯传过来的,据说有一百多栋,不过90%是七十年代后建的,房屋大都选择直径约二十公分,长两三米的圆木,然后竖放(可节省木材一半以上)搭建而成,而漠河早期(1970年前)的木刻楞房屋,都是选择直径约三十公分,长6-8米的圆木采用横放形式,这些圆木两头带榫,相互扣紧,中间用泥巴抹严实。
0 ^4 Y/ N% W& M( ^" \
# P* U G- R( \ h! k# N
像这样的新整修过的全部采用圆木的木刻楞房子少说也有六七十万的投入
6 g( _9 e1 K) f' P5 G( J0 {9 W 木刻楞房子的最大特点就是保暖又结实,建造也简单,但木材消耗量很大,九十年代以前建造这种房屋因为木材很便宜,房屋造价较低,之后由于当地木材价格的不断上涨,已经没人建造这种民居了,现在大多改为砖瓦房或夹板泥房。当地看着很新的木刻楞房屋有不少是漠河政府出钱重装修的,贵的一栋据说耗资百万。现在不少住户大都把房屋改成了客栈,夏至的时候据说一个晚上要三四百。
" v# x6 R6 `7 k
`4 Q+ x$ a) Y8 u8 L, V) u9 q“最北一家”的木刻楞简直可以称得上豪华了
) `" E' `, }$ Q7 j9 u; i" G 我们来到村子最北的一户人家,如今挂上了“最北一家”的牌子,看来成保护单位了,整修一新,似乎没有人住在这里,而这家的主人据说是著名作家迟子建的姥姥家,从这里往北严禁再盖任何房子了。看着**ツ究汤惴孔勇裨谘├铮婊骋烧饷蠢涞牡胤饺硕际窃趺瓷畹摹6砺范悦妫蛔感碌哪疚莞萌伺缪谷皇恰白畋惫蕖保踩吭材敬蛟欤豢淳驮旒鄄环疲蜗蠊こ痰牡湫痛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