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 库布齐沙漠露营活动
  • 2023年5月13-14日 杜鹃花露营
  • 2022年五一假期--贵州秘境-
  • 2023年6月17端午节哈巴雪山
  • 2023年3月25日 春季京西古道登山赏花活动
  • 2014年9月 阿里大北线活动照片
楼主: 小晓

[登山] 【转自懵懂野叟】新驴野叟户外乱弹—有关户外的技术、经验、文化、商业等交流帖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7-7 21:3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驴野叟户外乱弹之110:美国露营者持续下降原因的一种解读


    近日与驴友小猫谈及露营的话题,正好前不久在微信上看了一个美国的露营者调查分析报告。报告说:“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过去15年内,在美国国家公园露营过夜的人数逐年减少。15年前(1998年)在国家公园露营过夜人数高达920万人,而5年后的2003年,该数据降至854万人,5年后的2008年降至799万人,2013年,该数据则已降至791万人。”
    该机构认为,在过去的十五年中,美国露营者持续下降是因为经济和天气原因。我对此有不同的认识,我认为美国露营者持续下降最主要的原因,乃是冷战结束这一世界政治与军事格局重大变化的一种反映。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现代户外运动起源于二战中英国突击队的越障训练,其本身就与人类的战争有着高度的关联性。冷战中,在战争意识的强化下,人们很自然会更多地追求生存技能的训练,从而大大地推动户外运动。自九十年代**、推倒柏林墙之后,人类曾一度认为从此将会刀枪入库、天下太平(邓都曾一度放弃军备发展),受战争意识强化影响下的户外运动参与意识退化,这会对包括露营在内的户外运动产生必然的影响。
    其次,不能否认经济景气情况也会影响到人们对于包括露营在内的户外活动的热情,但实际上里根经济学开创了美国近二十年的持续高速发展,只是从2008年才结束了其繁荣期走向衰退,所以经济肯定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最后,人们八至九成的露营活动发生在夏季,夏季的天气问题主要为高温和降雨。一方面,降雨天数统计数据并没有显著的变化;另一方面,高温有时反而会催生人们露营的想法,所以天气也肯定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30 12:36: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1 15:5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驴野叟户外乱弹之111:山腰线横切

    在山地徒步穿越中,我们总的路径是沿“山脊线纵穿”,但当山脊线出现局部断绝或存在局部陡峭等情形时,我们往往会选择“山腰线横切”来通过该路段。山腰线横切虽然减少了升降起伏,但却经常会有滑坠的风险,所以这里谈谈我对山腰线横切的体会。
    第一,如果感到疲惫的话,横切前最好选择较安全的地方适当的休息一下,避免因腿脚酸软无力而使步态不稳。
    第二,破碎的页岩、松碎的砾岩、沾水的基岩、及山地土壤(几乎包括所有类型的高海拔山地土壤)等路面的横切线,原则上都属于危险路段,应该谨慎评估并高度注意。
    第三,如果下坡面没有树木或灌木等植被可供抓握的话,当然也属于高危路段,应该谨慎评估并高度注意。
    第四,横切时重心可稍倾向上坡面,若因此重心倾向产生瞬时的向上坡面的分力时,可由登山杖拄地来实现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当滑倒时容易做到面向坡俯卧而不是背向坡仰卧,在坡面滑坠时面向坡壁可以让速度最低且最容易制动,这是很重要的技术动作。
    第五,靠下坡面一侧的登山杖应该谨慎使用,因为路面往往不盈一尺,若用靠下坡面一侧的登山杖来承重或平衡时,容易拄到像雪檐那样悬空的草窠上或松土上,那是极度危险的。所以,我通常的做法是仅仅持杖悬臂备用。
    第六,要绝对地 “走路不看景”;否则,一是很难做到步步看好踩稳,二是看那陡峭的下坡或悬崖会让你心虚腿软。
    第七,有经验的老驴应该频繁地大声提醒队友:“集中精力,看好脚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1 15:5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懵懂野叟 于 2014-7-31 12:48 编辑


新驴野叟户外乱弹之112:伏天户外防毒虫

    湿热的伏天是毒虫叮咬的高发期。
    有些毒虫的叮咬是致命的,很值得警惕。
    如果罗列一下的话,我们所说的毒虫主要指两类:
    一类是蝎子、蜘蛛、蜈蚣、黄蜂等体型相对较大、与人居较少混处、不太主动攻击人、容易辨认和提防的。
    一类是,沙虱(恙虫)、壁虱(蜱虫)、及隐翅虫等体型相对较小、与人居较近、对人有比较主动的攻击性、难以辨认和提防的。
    不管是以上哪一类,近年来都频频有因它们的叮咬而致人脏器功能障碍、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的报告。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在见诸媒体的报道中,后一类“小咬咬”的致死案例反而更多。
    简单总结一下我对伏天防毒虫的一些看法。
    一,物防
    穿长裤、长袖衫、高帮鞋、登山袜肯定要比裤头、背心、凉鞋、**的防护效果好。
    坐下休息的话,石头要比土地相对安全,土地又比草地相对安全;而且有坐垫要比直接坐地下安全。
    二,魔防
    涂抹防蚊虫叮咬的药水,及涂抹比如风油精、清凉油等具有刺激性气味的东西都有一定的效果。
    三,被叮咬时的处置
    最重要的是,在被叮咬时不能直接拍死毒虫,一方面很多毒虫的口器、螯刺嵌入人的肌体的话会加重危害性,一方面有些被拍死的毒虫的残体更容易让毒素扩散。
    所以,最重要的要领是:能吹跑就吹,吹不跑就用小树枝或草杆儿驱离,总之要先让它脱离人的肌体或皮肤。
    四,被叮咬后的处置
    如果有毒虫口器或螯刺嵌入皮肤的话,抓紧剔除。
    除了黄蜂以外,几乎所有毒虫的毒液都呈酸性(强酸性或弱酸性),所以可以用肥皂水或清水清洗创口。
    如果症状在三、四小时不见明显改善的话,必须去医院寻求专家的帮助和处理。
    说到毒虫毒液的酸碱性,需要注意的是,蜜蜂的毒液也是酸性的,只有马蜂的毒液是碱性的。貌似在我的记忆中,哪怕毒蛇的毒液除少量中性外也基本为酸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1 15:5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去年湖北曾有一起因在行洪道扎营酿成的悲剧:
http://bbs.8264.com/thread-1821640-1-1.html

今年重庆又发生了一起因在行洪道露营酿成的悲剧:
http://bbs.8264.com/thread-2199588-1-1.html

当年轰动媒体、户外、法律三界的南宁户外第一案,就是因为在行洪道扎营引发的悲剧。

************************************

《户外乱弹之2:驴之无煞》曾说:
“雨天穿越时,应回避行洪道;雨季露营时,也应回避行洪道。”

《户外乱弹之57:户外与山洪》曾说:
“山洪过峡谷的场景不可言状,驴友几乎无法躲避它,所以最好的办法是退避三舍,它在那里,咱在这里,彼此不相遭遇。也就是说,当预见到将有降雨的时候应像《乱弹之2》说过的那样躲开行洪道。这里说的是降雨,而不管大雨、小雨,因为过洪量除了跟降水量有关之外,还跟汇水区有关,站在一处峡谷里,你所能看到的山坡扇面仅仅是直接汇水面,而汇洪的过程要比你直观看到的复杂得多。”

《户外乱弹之59:营地》曾说:
“避开行洪道。行洪道通常很好判断,无论何种岩石,在水的冲切下都会形成鹅卵形外表,所以当看到有规则的鹅卵形石头分布的话,那就可能是行洪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4 21: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驴野叟户外乱弹之113:弹给老龄驴友

    遵lxtx驴友所嘱,弹弹关于老龄驴友户外的话题。
    1、多大岁数算老龄驴友?
    这个界限本身不大好说,我三四十就服老了,可有人五六十还不知老之将至。但是,就户外运动的特点及生命科学而言,我这里宽泛地把它界定为四十岁。
    每个人的体质有所不同,然而,如果非要设定一个关门时间的话,那么男性四十八(不管你是否还“男人四十一朵花”),女性四十二(不管你是否还“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到此关闸,就都应该算是老龄驴友了,尽管你自己觉得还不老。
    2、老龄驴友过量运动对健康来说可能适得其反。
    最近我比较欣赏的一位老驴患病,也促使我更多地重新评估老龄驴友参加户外运动的问题。
    运动会产生自由基,过量运动会产生大量自由基,而自由基被现代医学认为是百病之根。缺少电子的、极其活跃的、具有强氧化性的所谓自由基,要抢夺人体正常细胞分子的电子,使细胞中蛋白质的分子发生畸变,从而令人体衰老或肌体病变。较新的医学研究及临床试验都表明:人体细胞电子被抢夺是万病之源,所以也可以说自由基为百病之根。
    你说运动会产生自由基,自由基又是衰老、致病、癌变的主要因素,但其实很多人却由于运动而更加健康啊?是的,从另一个角度讲,运动也能提高人体免疫能力的“能级”。我们在年轻的时候,足够的运动会令我们强壮,即所谓“年轻人出劲长劲”,那时候年轻的肌体免疫力尚可以“中和”运动所产生的自由基;但是,四十岁以后,人体的这种系统修补能力就下降了,自由基伤害就会年复一年的越来越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因此,老龄驴友通过饮食、生活习惯、科学运动等途径有意识地消减自由基,才是真正的健康之道,不宜过量运动。
    3、对膝关节的伤害是老龄驴友所无法回避的。
    说的形象一点,人的膝关节(主要零件有滑膜、交叉韧带、半月板、髌骨等)具有材料学意义上的“疲劳寿命”,其疲劳次数相对而言基本上是一定的。
    在登山或徒步中足够注意,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这种伤害,我自己的体会是,当速度不高于三的时候,则影响不大;但我看到沉默的山羊他们重装走乌孙那样的长线、强线,速度都在三到四之间,那对不再年轻的我们肯定就是作死的节奏了。
    4、老人的腰腿抗风寒湿的能力很脆弱。
    我们年轻的时候露着美腿、纤腰、小腹、肚脐、香肩、玉背都没问题,虽然动人,却并不会冻人。但总有那么一天我们会发现我们的玉腿在风寒中突然不适了,那是因为你当时没有及时地意识到老已将至。
    比如户外有时候需要涉水,年轻人可以当做纳凉,是一种刺激;但对老龄驴友来说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5、适当运动有利于老龄驴友延缓衰老。
    从某种意义上说,并不强调竞技性的户外山地徒步运动其实很适合老龄驴友,在科学运动的指导下,你甚至可以将这种爱好保持终身。问题是,一帮老年驴友去玩你会觉得运动的乐趣大打折扣,而与不同年龄组的驴友一起平等的去分享户外运动的快乐,要跟上他们的节奏,可能会令你力不从心。勉力为之,则将失之于运动的合理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4 21: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快老龄驴友了呀,不服老不行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