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7 z/ [; {
2011年4月22-24日 在江苏扬州& D5 X6 M* o$ d4 W( L$ G
" |" i: D& W/ V8 F6 ?# }/ F
3 l: m0 n2 x9 w; x x/ r
' L" X/ i4 }: y1 M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
- V, v( ?( c0 Y2 D 古代诗人们用妙手写出区区二十八字,却牵走了我一生的魂。
1 x$ L6 a; \0 L7 I1 V 这次去扬州前,我已经思念她二十年,而今后我仍将惦念这个隐于历史回廊里的地方。
- `) w& l4 ]* A* l. v. l N
6 k/ h1 U3 G( z$ g, e 关于扬州5 B; N0 g) L, h$ b z
《尚书禹贡》里写道“淮海维扬州”。先秦时代就有扬州这个地名,只是范围比如今的扬州市大很多,它包括江淮大部地区。$ q* \; d( ~* E. c3 F: G# y q; E4 I* [. h
西周肇始,周武王将自己的小儿子分封到邗地,建立邗国。之后这个小国被吴所灭,夫差随即开挖邗沟,沟通长江与淮河,为日后的隋代运河和元代的京杭运河做了铺衬。
: ` B2 c# Y" `3 H: r' M0 z/ u 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一个地方的名称亦是不断变换,秦代的“广陵”与“江都”,南北朝时的“南兖州”,以及汉时的“扬州”都不属于今日的扬州,或者说今日的扬州只是上述地名的一小部分而已。到唐代,扬州之名终于属于古代邗国这块土地了。, B0 |, P4 ~; B2 u0 A6 W9 }
而后的扬州,便有了“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浪漫,以及“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的优美意境。
2 X- C6 o- p/ Z 明清时期,凭借京杭运河的漕运优势,盐商们以扬州为交通枢纽和运营基地,垄断了海盐的产销。他们低价买入,高价卖出,日进斗金,攫取了巨额利润;复又长袖善舞,畅行于官场,成为地位显赫的官商。在强大经济实力的支撑下,盐商们在扬州广置田产,大规模修造园林,为今日扬州平添了许多景致。
6 @% H; d; W6 _" B6 k" l# `
2 O2 q1 e) j* @# F: V/ l; H+ b 富春茶社 J N w$ o) B8 D: c
9 h2 n3 L0 D8 j: i
0 v6 Q6 K0 W( ?
. R" D: ^ D7 J 清晨赶往位于国庆路深巷里的富春茶社用早餐,那熙熙攘攘的人群说明了这家百年老店兴隆依旧,就像一棵枝叶愈加繁茂的古老树木。( {3 n, p5 _* m% V
排了许久的队方才轮到点餐,于是富春汤包,蟹粉狮子头,大五丁包,翡翠烧卖,大煮干丝,点了一通;又等了许久方才等到上菜。看来美好的东西总是姗姗来迟,美味佳肴亦不例外。
" m4 L- v0 j/ X* M* E) L. Y 这些淮扬菜中的经典佳肴入口香甜,习惯了北方饮食的我并不觉得很可口,但依旧让人的胃口产生了富足感,以至于衍生出生活的富足感来。
4 ? O# X2 a3 u2 O9 @& y8 `7 j8 v
: ?( F V/ X/ E# h( m 何园2 E4 t Q/ S: S# i
+ ?8 X1 D p% k0 q' V
! o% _( Y: z7 u( Z h7 [* ^7 F0 A a
5 n' x- l) h# I" `1 b 从富春茶社出来沿国庆路南行,至渡江桥左拐,循大运河北岸东去到徐凝门路,便到了何园。
3 o: m" S8 t$ |4 C/ G( ~+ U 何园是人们习惯了的称谓,园子的真正名字是“寄啸山庄”,取自“倚南窗以寄傲,登东阜以舒啸”。
" r& y' \# k7 D 何园的主人何芷舠建园之时正值清末时期,朝廷纲纪败坏,民生凋敝,且又遭受外国列强的欺侮与**。末世之下,何芷舠自感为国无望,虽建园归隐,寄愤怒和忧虑于斯。% y( F7 x A1 N8 I0 y
跨入园子,立即与车水马龙的喧嚣闹市分离开来。粉墙黛瓦,亭台楼榭,假山叠翠,奇花异木,处处体现着和谐雅致和匠心独具。3 E# G$ ^8 ?$ R: J8 ?, @
何园的点睛之笔是1500米长的复道回廊,这是中国园林建筑中的孤例,绝无仅有。它曲迂地贯穿于建筑的二层,将大部分房间联通起来,使整个园子显得大气通透、紧凑有序。从实用角度看,则使居于楼上的家庭成员往来时免除了频频上下楼的麻烦,亦体现了和睦大家族的一体性。' n' E% U0 L3 r, x7 O# c0 A
何园的又一处绝妙之笔景色佳处则是水心亭。只见回廊楼厅环抱一汪水塘,松柏翠竹与兀立叠石点缀岸边,一精巧亭子立于水中,有曲折小桥与岸上相连,这是一幅精美异常的画卷,端坐在亭子里,我的内心被一种美丽感动着,这是中国传统人文情怀的物化表现。; m' c7 [% d+ f4 Q1 j- J0 x2 \: ^
当年何园里热闹的时候,何家人端坐在水塘和回廊边,有说有笑地听戏子在亭子里唱戏,该是怎样的热闹气氛?在晨曦和暮霭里,倚靠在亭子里喝着清茶,领悟生命之至理又该是何等境界美?% ^- t- q5 D; n9 Z5 u, f! z3 j
由于何芷舠曾任清政府驻法国公使,因此何园房间的内饰体现出中西合璧的风格。譬如玉绣楼的XJ闺房,里面的几案是中式的,而灯具、布艺则是西洋的,其他如雕塑之类的西方艺术品则更为常见。谁曾想到,旧时代扬州大户人家的少爷XJ们,虽然住在深宅大院里,足不出户,却已经能够瞩目西方世界。8 ]2 V, N& R% L$ c) @
何园的压轴物品是片石山房,据说里面的假山是明朝遗族石涛(苦瓜和尚)存世的唯一一件叠石作品,亦是天下孤本了。何园的解说员称这件作品的价值比整个何园还要大,着实让人震惊不已。遗憾的是不懂美学的我只能远观这件旷世珍品,并在内心感叹石涛颠沛流离的人生历程。8 B5 K+ z6 H3 e" H) [+ x
如今,我已经深深迷恋上何园,期待有机会再次前往,感受时空的交错。
: G/ k" o h4 f! o) R
' q& S6 o# M- ~0 {, |/ |. O$ w 吴道台府$ B. {9 z7 v0 \$ I$ `. N+ E: U
0 B, ~* ^* U( z! p Q+ B/ T% a
9 ~$ @$ k+ a5 ^; Z: H
/ S0 s& _0 @7 M& T$ Z0 |) Z: D+ q
出何园,沿泰州路走上两公里就到了吴道台府。这是清末吴引孙的府邸,这位吴老先生曾做过宁绍道台,后官拜甘肃新疆巡抚,是晚清时代的封疆大吏。
4 D1 }/ O- [" [2 @4 h6 }1 ? 站在吴道台府前,迎面便是那幢醒目的红色西洋小楼,据说当年吴引孙归隐之后意欲发展实业救国,为了会见西方朋友便建造这座楼宇。只是美好的愿望常常落空,该楼建成以后并未使用过,百年来矗立在大运河边,静观历史浮云掠过,聆听时代激荡之音。
; w+ \1 X+ Z, h& ? 吴道台府里还有一座私家藏书馆,名曰测海楼。“瓠瓢可以测海,管中可以窥豹”,吴引孙期待后人能以测海之勇气,勤奋读书,成就栋梁。
, Y( r8 Y/ W9 S) P5 y 在晚清时代,测海楼与宁波天一阁、聊城海源阁、常熟铁琴铜剑楼齐名,并称为清末四大藏书楼,藏书量多达8020部,计247759卷,令人唏嘘不已。
. t3 l. [7 g6 S9 Z2 l0 m 既然是私家图书馆,则必无为社会大众服务之功能,只有吴氏子孙才被允许登楼借书阅览,且规矩极为严格。优裕的家境,良好的教育,开阔的视野,可以塑造健全的人格,再加上个人后天的勤奋努力,就有了诞生时代精英的温床。如今,吴家后裔遍及海内外,各方面人才辈出,可谓人丁兴旺。给我印象颇深的是吴征铠、吴征鉴、吴征镒三兄弟,他们都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其中吴征镒在2007年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一门三院士,这简直是一个书香门第的传奇了!1 a' P: M8 M; H0 ?+ ? N
我想到了人的出生公平性的问题。受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我们常说“人生而平等”,这是从人权方面一厢情愿的说法罢了,出生家庭的贫富、和睦与否、文化教育重视程度,这些都直接决定了一个人成长和发展起点的高低。从这个角度看,个人奋斗固然最重要,但家庭出身已经为我们的奋斗成效设定了一个极限,我们要超越这个极限比超越我们自身的才智更为艰难。# d) _8 D! a/ l3 t+ c0 R
: W5 G p# b; D# }" F3 u8 c+ ~
朱自清故居
' c3 B9 k+ ?0 `3 [. L
' z: |: |9 b1 |( H5 l) A; z
2 B, M$ c. s: p: f) P % O3 q# e# c4 F8 ?) K
出吴道台府沿黄牛巷西去,拐一个弯就到了安乐巷号,这是一座不太显眼的宅子,便是朱自清的故居。
- T; C" P0 S' J7 |$ ]# _ 进门的右手边是朱自清返乡探亲时住的房间,家具陈旧,看起来朴实无华,再往里去就到了正厅,依然是旧旧的陈设,但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家境还算殷实的小康之家,亦是书香门第。
d$ N. ]& x- j5 b: x( W8 @: O c 过了正厅,后面是又一进院子,被辟为朱自清生平陈列室,展出了他为国家和民族穷尽绵薄之力的一生。
) j: x! `1 \# T2 B' f/ l$ E 学生时,我们大抵都读过朱自清的《绿》和《背影》两篇散文,通过这些文字我们能看到先生细腻柔润的情感和清澈纯净的心灵。谁曾想到这样一位儒雅的文人为了民族气节,竟会拒绝美国面粉而在饥馑病患中辞世。
$ X( a9 V" u* \" G$ z 铮铮铁骨,汗青可昭!9 E$ ~. q$ o! J& p4 u
" u; Q- z0 ?* }- L [9 J, s
汪氏小苑
+ Z+ `. P7 W' C+ \/ v2 V$ L8 A% c7 e0 c* z3 o; P% i+ A0 w
# d: G$ W, v, o$ y
, h5 Y' q- J7 Z4 w 出安乐巷,沿文昌中路西去,拐进一个巷口就到了汪氏小苑。7 O: y3 f$ g. ]3 }
汪氏小苑虽没有何园那样的大家族手笔,但也具有大户人家的气派,是扬州现存最完整的清末盐商住宅,据说并不曾修葺过。
A+ [7 z+ I8 C0 M9 z; F 汪氏小苑面积不算很大,但却布局严谨,东中西三路并列,左右对称,充分体现了传统建筑的中庸思想。整个苑子的雕饰亦极为精致,木雕、砖雕和石雕的作用被发挥的淋漓尽致,地面则也用鹅卵石、瓷片和瓦片等铺出“福寿双全”和“麒麟送子”等吉祥图案。
- o) }! i" L% g% d: a7 Q 给我印象颇深的是春晖室的几幅大理石原始纹理的山水画,可以看出峰峦叠嶂、大江奔流的风光来,神似传统的山水水墨画,实在是不可多得的精品。据说在那段动荡的岁月里,为了保全它们不被破坏,当时的人们用黄泥将其覆盖,然后再挂上一幅画像方才躲过一劫。( O# d8 k5 A/ J% q2 k
汪氏小苑规模颇大的厨房、现代风格的浴室、混凝土结构的防空洞,以及船厅都是非常有特点的,既体现了传统,又被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值得仔细探访。
1 ^- j o! ]! t) f8 h+ D, g5 R, @
2 j+ i' D/ S# O9 ` 个园* Q0 O) K }* \/ p6 ] f% I
' @% t7 |6 N# E& B, ] z& g
! J7 V# \, X) o; k* s; R : q3 n: m! G/ i: J' H2 f
从汪氏小苑出来,向北穿过一条小巷就到了东关街,往西边走不远就是个园。
7 f b- l- c. B$ F+ o( z 个园的主人是两淮盐也商总黄至筠,他是极爱竹子的。“竹”字拆开是两个“个”字,于是便以“个”做园子的名称,且园内种植了大量的竹子。宅子看多了,竟有了相似的感觉,在此单表个园的特色所在,即四季之景。) J- K! o* K' a% j- U: Y
春季是四季之始。因此走进花园,迎面便是春景,只见一片竹林郁郁葱葱的竹林,中间插着绿斑石笋,寓意雨后春笋,而进入园门后西转,则又是一大片茂密幽深的竹林,显现出了生机盎然的春色。; Y: `) L# M, H) S: \
夏景位于园子的西北角,主要以太湖石叠成的假山为主体。造园的匠人们利用太湖石“皱、漏、瘦、透”的特点,塑造出山之奇峰、洞之幽深,使人在炎炎夏日亦会丝丝凉意。0 ?* x6 e0 O1 H: o! O
秋景位于园子的东部,与夏景相望。秋景尽用黄山石叠成,是整个园子里高度最高、规模最大的一处景致。秋景山体呈棕褐色,峻峭嶙峋,浑然天成,它匠心独具地设计了曲折之洞道,以及休憩之石屋,极具生活之雅趣。秋宜登山,建造者在这座假山上花费如此多的心血是显而易见的。0 _2 ?, [( _% u( ?; w
冬景位于园子的东南方向的角落里,与春景毗邻。地面用白石铺设,意为降雪;假山则用白色的宣石堆叠而成,效果极为奇特,看上去仿佛有一群小狮子在欢腾跳跃,取瑞祥之意;南墙上有24个风音洞,风从北面吹来,过风音洞吹到外边的墙上,再反射回来,便会发出呼呼的声响,以此来比拟冬之凛冽寒风;又有几株腊梅在侧,愈发突出冬天里的寒冷。" {- B' p5 n) I! H) @
个园亦称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这尚是一件有争议的事情,但表明它也是独树一帜的园林形式。只可惜走马观花式的旅行,又有人山人海般的游客相伴,终究不能静静品味这座奇特的园子。
- V+ z4 G- u. l& H0 [; n% z) [! u' S3 I& E7 w+ f+ z7 F
史公祠% F% i' l. o( a9 Q+ Q0 f3 L0 d
1 j, F) }- _8 b
6 E/ ~* j6 a3 a* B/ G8 q5 G
2 G* x) h% V" f/ j& Q# n* | 出个园北门,沿盐阜路西行须臾就到了史公祠,这是纪念明朝忠臣史可法的祠堂。* @, x+ I3 M) L0 j
古文《梅花岭记》中对史可法殉难的过程有详细的记述:史公镇守扬州,与清军僵持许久,最终城破被俘,清廷爱惜其才,几欲招抚均被痛斥拒绝,最终史公遇害,尸身难觅,于是爱戴他的人们聚拢他旧日的穿戴于梅花岭下,修建了衣冠冢。
- Z. A* S, t* }7 `5 M- ] 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
+ t6 A8 g' ^3 Y" L8 x& }6 D; e$ V 走进史公祠,里面陈列着史可法的书法手迹,包括生命最后时日里写的数篇遗嘱。此外还有上世纪70年代重修史公墓时出土的衣冠,以及众多研究史公的学术著作。% j% X* m' s3 B6 x& [
睹物思人,我眼前就是那位一身浩然之气、满腔壮怀激烈的史可法!就是那位身负国家与民族大义的史可法!* ?' ?) n' t; o! m& v5 C: q6 A# C
在这个貌似歌舞升平的繁荣时代,人们都在努力赚取维持舒适生活的财富,谈爱国爱民族似乎是不合时宜的,时下甚至成了空洞的字眼和概念。
9 J( [! y7 Z7 V2 u 我以为,这是精神层面的追求,是使命的召唤,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 ]6 g8 E! Z" q8 M
0 c& |! b& |) U+ L
大明寺
& f4 T b* l0 W3 n/ e0 t) B4 h: k7 K4 M H7 h4 U
/ d8 X& X& h9 `9 z
& j A7 H6 |' {) F2 B
从史公祠乘坐巴士不久就到了位于蜀冈的大明寺。$ m$ r" _ e' N( U7 F/ [
大明寺因建造于南朝宋孝文帝大明年间,故名。在存世的1500多年里,大明寺曾屡遭劫难,数度被毁,几易其名。
* e: C! f$ L5 J: R5 f) W 大明寺名扬天下,多半是因为鉴真大师的缘故。唐代天宝年间,在日本僧人荣睿和普照的力邀下,大明寺主持鉴真大师本着“为是法事也,何惜身命”的信念启程东渡日本,历时10年之久,终于在第6次成功渡海到达日本。
0 \8 z, G2 `3 k 鉴真大师在日本度过了生命里的最后10年,他为日本建立起律宗,并对日本流传的《大藏经》进行了校勘,被日本人民誉为“律宗之祖”。他还在奈良主持修建了唐招提寺,并把中国的医学、文学、建筑、印刷等科技成就带到了日本,促进了日本文化的发展。
$ ]* r l% b# c! [/ J6 D$ z1 f3 F Q1 v
( @5 E1 v( H! H 瘦西湖) F' O1 Q- f H
3 B' H8 N$ H4 O* v6 J$ ^% q
& ]" O) f$ |' R2 H3 \+ g. a
5 W# c6 d3 h- c* {9 p$ F 来扬州之前,我已经隐约意识到让自己心神往的是梦中的瘦西湖,她与现实里的关系不大。& v' |% n$ p- U$ x, b, m* a* |
从大明寺向东走几百米就是瘦西湖的北门,进去之后一路皆是怒放的花蕾,在强烈日光的照耀下略微使人目眩。
* E# O! L6 w0 C8 }9 S% D9 g 初始的一段景色颇显平淡,青青杨柳下是波澜不惊的柔媚水面,河畔是经过精心修剪的平整草皮,看起来和寻常的城市公园并无二致。也许是因为常年游走在旷野的缘故,如今一般的人造风景园已难让我的心灵生发出美感来。( f1 S+ N( I4 U+ v5 g- r* p7 J
不多时就到了扬州盆景园,它分为室外和室内两个部分,陈列着许多盆景精品。其中有十数盆居然是明清时留存下来的,依旧是那般小巧精致,却已经静观世间沧桑变幻数百年,人伦生灭数十代。
8 }0 z( d; `) Y+ G- |$ K% m 复往前去,便是令我牵挂多年的二十四桥了。我意想中的二十四桥是怎样的呢?月朗风清的夜里,一座廊桥横跨水面,灯影阑珊,伴着波浪轻拍岸畔的声响,独坐竹椅,遥望明月。现实里的二十四桥是一座小小的石拱桥,两边各有二十四级台阶而已,往来的如潮人流熙熙攘攘,嘈杂无序。
) [+ f+ \" a2 J, M: A 我多年的梦破灭了吗?没有,现实虽如此,我的二十四桥仍旧在我心中。6 |$ X9 d8 P3 g9 x* d7 @: h
过了二十四桥便是五亭桥,这里应该是瘦西湖景色最美处了,视野开阔,湖光水色,亭台楼阁,往来舟楫,尽收眼底。在五亭桥的长廊上歇息片刻,宛若时空转换,我突然意识到相比刚刚走过的二十四桥,这儿才是我梦中要找寻的二十四桥。
( n( S% b1 v# X! `3 S+ w, h5 d: U- O9 t- ~# x4 F
夜游大运河; p7 i3 f$ ~- l1 ?/ N* g
/ u% }* L+ n) c s- e2 p* A
3 d( Y) e o3 j, n( K9 u" _ % A0 [" r( P0 {0 F; P5 v
夜幕刚落下,大运河两岸的五彩灯光就开启了。清风吹拂着,空气中有一股温暖的情愫在流动。
* D/ V* Y2 x' {+ Y( z4 G 在便益门码头登船出发,缓缓地向南门码头驶去。沿途仿佛在观赏一部富丽的幻灯片,岸边那些闪烁的霓虹在向后退,马路上川流不息的行人与车辆在向后退,两边那些精致的时尚楼宇在向后退,一座座跨河桥梁在向后退。扬州的古典美与现代感交相辉映,就像是夜幕下的一首协奏曲。 j, K; E9 F6 q" Q( R
茫茫兮天下,闲适惟扬州。
9 z ], | p* G
+ K3 O* d$ V: `# k: q6 { 后记
1 K6 p8 r# F6 h0 k& b& n 对于写作,有人说率性而为,想写的时候写上几笔即可,不要当作任务与束缚。
% D1 d5 L6 ?2 _2 A 我尝试过,只是率性而为的时候,可能半年都写不出一篇来,因为人有惰性,亦因为记忆的新鲜程度难以持久。更何况,我们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狂飙时代,有太多琐屑的事情需要我们去做。$ k8 `3 q" |/ O/ ?# G, S6 g# N6 d
从扬州归来,我被这篇文章压得喘不过气来,始终在心里惦记的滋味的确不好受。如今草草写完,权当是走马观花的游记了,虽然我不满意,但终究算纪念吧,如果以后再有机会去扬州,拣一两处景致深入地写一写是最好的,譬如何园和夜色里的瘦西湖。. X m* Y0 K: G/ F
王华庚 2011年5月4日" N3 X0 T. K, F; R; y
8 S- d; M0 W$ b( t+ `) d*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