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 库布齐沙漠露营活动
  • 2023年5月13-14日 杜鹃花露营
  • 2022年五一假期--贵州秘境-
  • 2023年6月17端午节哈巴雪山
  • 2023年3月25日 春季京西古道登山赏花活动
  • 2014年9月 阿里大北线活动照片
楼主: 火山岩

[西北] 山难篇——哭泣的玉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29 09: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勇敢并不等于智慧,登山需要的东西太多了。。。
/ ^% N1 h# o* X% U不过很喜欢那句话:山就在那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9 09:3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9 10: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加一个,站在当事人的角度的一篇文章。
; Z; f- c' N2 ^# C; n+ e4 o3 k; U2 r4 d' ^: V
2000年玉珠峰山难当事人报告5 u- R, _4 C  u
) T/ X% `' F+ [
时间:2005年08月21日16:18        作者:阿宾. d; G' S/ o9 M( x! N- w

3 C- ?$ v5 d( I6 i, N  ?2 k: v
7 D' j- L- D* a" `- ?9 F黑色的5月10日──K2登山队玉珠南坡山难亲历记" N. b3 P& G: u2 ^
: R' ]3 L! q9 `9 a4 D7 [
  5月6日16时,我们K2登山队的一行8人(我、小董、小余、张宇、海亮、老高、女队员戴维)及在玉珠北坡登到5700米下撤的杭州人任玉昆乘格尔木司机小刘及老王驾驶的“少林”19座中巴,从青藏公路偏入玉珠南坡下的戈壁滩。17时,车子还在滩中打着转,西面的乌云赶了上来,起风了,渐渐地有四、五级模样,雪也降下来,能见度降为不到一百米,17时30分,因失去前进的参照,我们只能就地扎营。我们怎能知道,当时就在玉珠峰顶,广州绿野队的五名队员正挣扎在死亡的边沿。2 ]# ^: Z8 V* M! H- }
$ y$ K$ K8 C8 ~) c' y
  5月7日早上7:00钻出帐蓬,地上的雪有一寸多厚,风已变小。雪鹏及小董、余、海亮、老高、张宇、我同去作适应行军,近9时出发,两小时后,比我大一岁的阿昆(32岁)用塑料袋扎住那双几乎连登山鞋也谈不上的皮鞋口追上了我们,他背着一只小背包,里面有一只睡袋。中午11时,雪鹏发现前方 2000多米处有一辆“依维”柯,别人都走不动了,所以只剩下他、我及阿昆上去看个究竟。车上,只有两个青海司机,他们告诉我们,五个广州人从西宁就雇了这辆车,昨天下午他们在顶峰碰上暴风雪,现在(中午12时30分),上边只有两人能联系上,其余三人失去了联系。此刻这两青海人正在很着急地等着山上的消息。我们决定返回时,阿昆告诉我及雪鹏一个决定,即现在就上山,希望我们借他冰镐及冰爪。这时风仍有三、四级左右,把天上的雪扯动得很快,雪鹏明智地拒绝了他。“给你是把你害了”,雪鹏说。阿昆看了我们一眼坚定地转身走了。我们在背后叫他,他扔一句话:“我决定自己上”。我怔怔地看着他的背影,雪鹏告诉我,今天是阿昆的生日,他将生日与登顶疯狂地联系在一起的梦想使我震动,因为在人欲横流的现实社会里,要承认自己有梦想,也需要太多的勇气。
! B4 R- X- @6 Y* O4 l
! W1 ^6 u1 b2 ^7 d5 t4 b7 c  下午三时回到营地,头很痛,一直躺到18时,海亮给我送来了茶及半只馍,这个42岁的健硕的外科大夫此时反应得也很历害,但我开始感觉到我们之间彼此的默契。
# v- A4 z7 P3 t& p; [: _
0 ~4 t# }" S( _  晚上九时多阿昆回来了,我心里松了一下。他是乘广州队的依维柯回来的。原来是两个广州队的从山上下来,碰上他,他们要撒回格尔木,开车将他送至我们营地附近。我心想,那广州队不是共五人吗?另三个人呢?
% E" u" {8 p3 Z6 W4 I) i
6 n/ q' C" d: ]% `- w; j  5月8日早上6时30分,风几乎全停了。到8时30分,我们顺利地将营地移到了广州队的营地,这才是真正的位于4950米的南坡大本营。我的头痛好多了,玉珠峰清淅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它显得有些臃肿,但很近,我还是轻易地下了个结论:它是我的。4 c) |. e# y1 [: t, b' J

" O' z6 R* i$ A, A: P  上午10时,全队人员开始向冰川右上方的5100米处运送高山装备,然后返回BC。准备明早轻装走到这里再将装备往上运到C1,如果天气好,后天冲顶。雪鹏将这两天的计划很有条理地公布了,我将被编入体力看来不错的A组,即我、海亮、小董(领队之一)、小余,如果我们背上所有的三顶高山帐及本组的食品于明天下午2时前冲到C1的话,可以丢下所有装备先行突顶,否则就和B组一起次日突顶——雪鹏给我们承诺。  j, v4 Q2 W+ [: n& p

' i8 X: A- \8 g- \; H! J5 Z  5月9日,早上8:30分我们A组出发,天很蓝,风二级。我们于10时到达5100米处,然后加背上存于此处的装备,四人按小董的意思结了组,由碎石坡的山脊上向上攀登。因背包有16~17公斤,大家走得艰苦,小余的状态越来越不好。中午14时多到C1,风变大了,有四级,主峰一会现一会隐。小余让我们放弃突顶而建营,我觉得这是唯一的选择。: H7 Y  Y& `7 Z, _& m: B* Y
  F2 u1 {9 p3 R6 n# h/ @7 ?/ w) {
  然而我们到了16时尚未能搞好三顶帐蓬。这中间的耽搁是因为小董在离我们营地东南面300米处发现了一具尸体。小董独自回来后没说什么,默默地整理着固定帐蓬的冰镐。我想应是广州队失踪的三人中的一人,便独自去看了。这是一个1.70~1.75高的男性,侧卧在雪面和碎石交接处(此处坡度几乎为零),穿和我一样的哥伦比亚红色登山服,Kofol黑色高山靴,但只有一脚上有冰的,怀里露出半只小摄影包。有一只手伸出来,没有戴手套,手已呈惨白色。他的脸被雪埋住,四周除了小董和我过来时的脚印外,已没有其它任何痕迹,冰镐扔在离他头部前两米的地方。
. f& p) e2 P8 `- L/ ?5 X+ `. J$ M8 \% }1 v- m  L5 j
  南坡也能死人?我想到震惊和难受,面对只有书上才能看到场景使我手足无措。我想也许雪鹏会告诉我们怎么处理。他多大?有孩子吗?生前经过多少痛苦的挣扎?他的亲人知道了吗?我从几个角度拍了照,准备下山后交给广州队的人。小董已在叫我去帮忙了。
  O+ o0 r5 d( u0 f8 ?# X! [+ g, c5 W% w& N: H
  夜里风又大起来,出帐小解时是十二时三十分,有很亮的上弦月,风雪几乎将我打倒。. M: f6 _7 H( p7 _! j
* u* V. ]9 J7 u/ _: g4 W
  5月10日,早上6时多我先起。风雪在凌晨2时仿佛被什么东西一下制止住了。阳光普照,风两级。
: \8 }8 B  G( p% Z+ w% {( x$ Y
& B9 @1 I2 _8 s5 Q  约9时,我们才全部准备好出发。除雪鹏留守C1,拿一台对讲机指挥外,(阿昆也跟上了C1,但无装备,只能和雪鹏一起留在C1,好在雪鹏承诺他一定会找机会带他冲一次顶,所以此次他没能进入冲锋队也挺安心的样子),我们7人全在一条30米的绳子上(小董领头,戴维、小余、老高、我、海亮、张宇)。才走几十米,老高已跌到好几次,是已失掉平衡了的高山反应。雪鹏将他从结组绳上解下,扶他回C1的帐蓬。然后我们六人继续。
6 [1 j; u6 U; i) f* x# v$ V
3 K' A+ k, H, ?  }5 H  愈往上,坡度愈大,雪不是很硬。到了接近5700米时,坡度30度,小董给大家首次演示了一下用冰镐进行滑坠保护的要领。我及另一两人也试了一下。然后我们又继续攀登,这时已接近中午12时,小余明显不行了,走路脚都站不直,一停下就坐着起不来,戴维也是。我是首次登雪山,觉得自己状态很不错,不愿失去突顶的机会,就建议小董是否能分组往上冲,否则进展太慢(队员体力参差太大),下午七点也到不了顶。但小董的意思是咱们一个队的,要上一起上,要下一起下。又过了一会,小余和戴维更不行了,我又跟小董说了两次,他坚持说:“时间晚点没关系,他们体力差也就走慢点,绝对不会滑坠,因为只要结着组,安全绝对不成问题。”时间接近下午14时,小董终于不再坚持,因为这才到5750米高度。小董截出一段结组绳(约10米),带小余和戴维下撤。早在中午1时换上老高的装备赶上我们的阿昆,现在加入了我们的“终极冲锋队”,我们结组的顺序是我打头,后是海亮、阿昆,尾是张宇。我想有阿昆的加入真好,他一定不会让我们轻易放弃。和小董分手前,他告诉我们碰上亮冰面时从左边绕上去。
9 m- v# K4 ]5 `! @' P: ]% F; e
/ o2 A: \! J% U9 I2 f' B* b+ u  我们四人后来的上升速度较快,下午14时40分,已冲至5900米高度,这已是顶峰的颈部,角度也变成了40多度。对讲机在我手上,雪鹏每半小时和我通话一次了解我们的情况,其实当时能见度极好,他在C1,一直可以看着我们上升。一会儿到了亮冰带前,我们开始向左(西)边绕,这时起风了,很快地就有三级的样子,西北边的高层发灰,而且风是从山下往山下刮,将雪层向下剥离。我们愈向左绕,冰面亦愈向左扩大一点,雪鹏开始催我们说时间不够了,因为我们的原计划是登顶后还要留出足够时间下撤到C1,并撤营后直撤回BC。下午15时,风还是三级的样子,只是灰色的云离我们近些了,颜色也变深了些。雪鹏和我又通了一次话;“你们上到那儿了”他问。“我们上到6000米,不过据阿昆的GPS,这里已是6080米,尚有100米。”。 “老高不行了,他的反应很厉害,站不起来,你们怎么样?” “再给我们半个小时,应该可以上到顶峰”。 其实这时,我们自己预计甚少尚需1小时以上。刘说“……好的,那快加紧,不过不论如何,15点半不论上到那儿,一定要下撤,否则不够时间了。” 雪鹏是对的,如果他没有给我们限时,我们一定能登顶,那么我们之中几乎可以肯定没有人能生存。
7 a( v: d2 M5 p: U# @4 D
5 ^% I+ F' f9 M" c  j, p5 k  我和三个同伴商量,张宇说可能要变天了,而海亮则希望能下山照顾他的好友老高,只有阿昆的眼睛仍旧灼热,然而他也同意了下撤。我知道今天已无机会突顶,我给我们的位置和每个人拍了几张照片后,回头望了眼主峰,眼泪冲了出来,感到心里一直撑着自己坚硬的某种东西被抽掉了,身上有点发软,而地势却绝不许我坐下休息了。
' k/ k- Z! t7 l! E
/ C# x, g( M: f  我用对讲机将我们要下撤的决定告诉雪鹏,但呼叫多遍,无回应,我们的坏运气开始了(事后知道,雪鹏和小董送老高下撤BC,将对讲机留给不会使用的戴维)。
' a) N& i6 j: {: m
& j+ z3 H9 a% e+ Q/ N9 I8 G  要下时方发现,我们的四周,全是亮冰面,冰面是50度,很硬,冰爪只能吃进一点点,雪已被风吹到山下去了。我感到极没有把握,相信其余三个首次登雪山的队友和我的感觉一样。
4 H+ v  o, v& `7 ]; R% ~9 Y- U
1 `% Q" X7 ]2 S. _  我们商量结果是仍由我打头往下走,这是5月10日的下午15时整。别人还未动,张宇先向一边让一让,我看到他突然全身一震“啪”地撑在冰面上向下滑去。海亮和阿昆基本未来得极做什么动作,也被拖倒,我却有较充足的时间做出了保护动作,但一点用也没有,先是被拖到,然后冰镐尖在我眼前拉起一线冰屑,我们只停顿了一点点,然后以更快地速度向下滑去,而后还出现了翻滚,我觉得滑了很久,后来意识有些模糊时又被什么狠撞了一下右肩,突然,我们竟然停了下来。3 t' G4 f: d" ]; C+ Z
# {+ t2 G* N1 K, S, [
  我抬起头,发现海亮在最下仰面躺着,阿昆和张宇在海亮上方的同一水平线,我在最上方。我们四人当时位于南坡东面冰川的斜上方,如果再滑下一点或是东偏一点,我们将落入冰川上,那里的角度是70度,高度又有三、四百米。海亮的外侧有些雪,我们停下的这里有30度坡,但就这几米的小段坡救了我们。张宇和阿昆都清醒,但暂时说不出那里受伤。张宇告诉我海亮不清醒了,我看见了海亮很可怜,他的眼闭着,身上无明显伤痕,嘴里说着胡话,好象还在骂人,谁动他就用脚踹谁。
5 V% h- D4 a. `. o. \9 a4 Y8 `
) c. o) J6 K9 p% g+ Z  我检查了自己,发现右手已抬不起,左手一摸右肩,凸起了一块骨头(后来知道是锁骨关节的韧带断裂而导致错位)。这时风变大了些,有四级以上,我看了表,下午15点10分,高度5820米,我们下了180米的垂直距离,而且这种“下法”很省时间。对讲机仍联系不上C1,和阿昆、张宇商量,都感到无法亦无经验在这样的冰面上移动海亮,(海亮是个大块头,80公斤,1.80米)。当时我们的位置可以清楚的看到C1的两顶高山帐,我们商量的结果是我下到C1,找领队上来救援。
" [( A5 [2 p) B9 a4 `8 l( B8 f& S$ Z2 W1 L( `0 L4 M% n
  解开铁锁脱绳后,我先向上十几米,那里有阿昆的冰镐,我去拿下来给他。然后向西横移了两百米后开始下行,这样即使再次滑坠亦不会落到冰川上。我是用左手拿冰镐,这一段到5600米都已成极少雪的硬冰坡了。路上脚陷于一个二十公分宽的裂缝,但我没有时间去研究它。我是15时20分出发的,16时 10分到了C1,进帐蓬之前我望了眼山上,他们三人有点不太清楚了,因为风吹起了雪,阳光已没有了。
9 R; q$ O6 n8 [) E" K6 y  j" `7 R; t! S' ?! S2 H+ d
  发现雪鹏、小董都不在,戴维和小于都无体力及救援经验,我又是个“半残”,一时心里很急,因为到17时30分时,风已变大到了七、八级。我在 17:30和山上最后一次通话时告诉他们雪鹏应马上就能回来,然后就上去,同时也开始叫他们想想看自己选择求生方式。七、八级的风可是足有-30℃的低温。当时我就知道,失去意识的海亮回不来了。海亮其实是头部可能碰了一下,但他碰上的这场致命的大风雪。42岁的他曾跟我说过,他有13岁的女儿……
2 a0 ^1 S/ w: U6 b: o( ]% d8 s" D; V3 u. `2 O$ j, q) Y
  18点钟,雪鹏回到C1。我象抓到救命的稻草。知道情况后,他只喝了水就出去了。我望着帐外,能见度已不到二十米,没有天也没有地,只有横飞的雪粒和狂啸的风。& Z- ?* J6 O& V  A, z5 ^
* j/ Z$ ?, G; X! {& a
  十分钟后,雪鹏就被风打了回来,而且,在这样的能见度中他也不可能搜雪到他们三人。19时4人帐蓬被风吹炸了铝合金杆,我们只有四人全钻进旁边的小两人帐,然后绝望地等着风停。1 ^. j$ ?- J  f, q: r
/ {1 y1 v8 e& a( k% M5 U
  5月11日,半夜13时30分,风小些了(仍有五级),雪鹏戴上头灯要了我的SUUNTO表出去,他脱下自己的手表给戴维,说如果他不能回来,就将它转交给“春暖”,我想那应该是一个女孩的名字。近凌晨4时,雪鹏回来,他很疲惫,他伤心地说他未能找到他们,他上到5700米。" E5 V' S  D* D5 `' r2 `
; X6 w9 n4 X5 R- N9 n# s
  早上6时,张宇爬回帐蓬,他的手被冻得已伸不开。我们给他涂了药,让他靠在我们三人身上恢复体温(他一直在打颤)。根据他断续的口述我们得知,约17:40他只能和阿昆离开海亮(用冰镐和结组绳将海亮固定住),两人没有结组,走了十几步后,一阵风他闭上了眼,睁开眼后阿昆已消失在身边。$ M2 X7 V- M- O* T/ m

8 }  u  O9 s6 d8 |0 I8 q2 f  我们C1的4人(我、雪鹏、戴维、小余)下撤,不是受伤就是已疲惫不堪,只能选择先将活着的伤者送到格尔木,而根本无人无力去救援海亮、阿昆,包括去处理广州队在C1的尸体,上午10时30分风小了些,我们下撤,中午12时回到5100米外,得到小董和司机小刘的接应,下午5时回到BC,6时撤BC,晚上11时回到格尔木,并将冻伤严重的张宇和高山病的老高送进医院。
% v4 f1 T, R& g' n6 N; J
6 G; t  i8 V* @" R  下到BC时,我方想到,阿昆有个大16开黑色的笔记本,他一有空就往上记些什么,那本笔记本在C1,可能尚在那破帐蓬附近,那里面一定有他登山的最真切的冲动想法,可能永远也找不到了,就象我在宾得相机里的两卷胶片,它们应是和海亮长眠在一起,里面有我们四人最后在一起的十多张相片,这些东西很重要,而且死者的亲属也都有权利得到……: F  b7 K9 j6 h& b
' [( _7 v) k( b
  至5月13日张宇已无生命危险,雪鹏及小董已于13日上和格尔木方面的人进山搜寻。下午,我离开格尔木回柳州,治我的肩骨,心中已没有欲望,身上亦没有力量,可能我还剩下眼中梦想的光,乘车穿过寂寞的戈壁,带着一身青紫的伤痕和疼痛,我回到我家乡,回到我比戈壁滩更为寂寞的时代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9 10:47:33 | 显示全部楼层
         玉珠峰在青海省境内,距格尔木市南160公里,海拔6178米。开山十余年来,一直被登山爱好者作为训练基地,没发生过事故。2000年5月6日和10日,广东绿野登山队、北京凯图登山队在攀登玉珠峰时相继有5名队员遇难。事发后,乌鲁木齐赛龙登山探险俱乐部队员恰在现场。5月28日,俱乐部一行4人安全从格尔木返抵乌鲁木齐。5月31日,本刊记者就救援、搜索情况,采访了该俱乐部主席英刚、探险部经理唐杉。采访在英刚位于闹市的办公室中进行,时有车与人的嘈杂声自窗外传来。受访的两人略显疲惫,肤色较深,那是被紫外光长时间照射的结果。4 c& }* G$ [6 w" s

& ?; M" c8 U5 k# F- t(以下为采访内容,●为记者,“英”为英刚,“唐”为唐杉。迪里夏提也是搜寻者)& ?) ]+ M& U  z" r

: ~  p9 o! b( R; e5 F* @3 ~5 i5 B1 W* r' U2 v
●户外活动逐渐成为当今人们生活中的时尚,知道俱乐部的活动一直开展得热烈,这次去玉珠峰是计划中的吗?* N1 |/ N# z1 k7 p
英:今年2月中国登协批准了我们俱乐部首登友谊峰的要求。友谊峰是阿尔泰山脉的最高峰,海拔4374米,是喀纳斯湖的源头,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与中国四国交界处,我们计划在今年7月攀登。我们选择了去玉珠峰,是做登友谊峰前的热身训练。
0 |* x1 d3 m3 @! p- I4 R+ Y- a9 G3 I  t5 H" ~( K$ k" N
●你们什么时间离开的乌鲁木齐?1 j: J6 n4 e4 S- Q
英:除我和唐杉外,越野车里还有维吾尔族小伙子迪里夏提和一名随队医生。在5月9日晚上的8点出发,因为除队医外,我们3人都能驾车。东行至哈密、敦煌后,于11日到达青海的格尔木,行程1400公里左右。) X4 I. j! G1 r0 [. j5 b/ D

- v6 I8 k; _& k: H1 {+ V- Y4 D0 d& b●在这个时间段内,两支登山队已经有队员在玉珠峰遭遇山难,你们得到消息了吗?& ^  H/ j7 i. N% g: S/ H7 [) J0 g
唐:在格尔木,停车场的老板得知我们从新疆来登山,就告诉我们前两天有3人在登山时失踪。6 W7 V- Y: J' ^, z% q
英:当时,是什么山、什么登山队、什么人,他全都不清楚。" U2 @/ P7 @' y

7 J( K3 S2 v. P9 B8 r% s●登山探险是勇敢、体能加智慧的活动,安全也应是首要的,你们对这个消息有什么反应?
' E+ K9 R" e1 i" M) \1 T英:我们当即打电话给北京,询问这件事,圈内朋友也不清楚,从网上也没得到消息。按计划,我们于12日开车由向导带入玉珠峰,在海拔4950米处建大本营。1 L3 a$ {& I5 G1 ^4 R

) g" k0 K. F" n; \( G: |* m●第二天是13号吧,天气情况怎么样,是否按计划实行体能训练?4 d, l2 J7 S7 ^/ o7 a$ s; C
英:天阴,风大。我们首先要适应高山气候。中午,我们在大本营发现十几辆武警、公安的车浩浩荡荡向我们驶来,吓我们一跳,以为什么登山队有这么气派。又猛一惊,因为早晨驾车追着藏野驴拍照,会不会当我们是偷猎者了,以为是第二次可可西里大行动。% k  d/ I) o2 g2 R
: C9 m6 K: z3 Y( r' T
●结果你们的哪一种猜测对?
  R' o( }0 v8 B英:都不是。车开到营地,我们才知道,他们是救援队。在前几天,广东的绿野登山队在登顶时,5名队员有3名失踪。北京的凯图登山队在登顶中又失踪了2名队员,严重冻伤1名。直接原因是玉珠峰上突然的暴风雪。# O; Y9 Y0 O/ w0 h! q% c$ r
  K' T( ~* ?  _) j4 g0 ~( Q
●噩耗已经被证实,救援的人马也来了,你们当时决定怎么办?7 K5 p  ?) Q: n" K9 c
唐:第一个反应就是对山友不能袖手旁观。1 y2 Y$ z0 c3 B1 H1 t: w
英:27人的搜索队在海拔4800米扎的营。寻找了两天,面临的困难确实也比较多,如青海登协没有专业登山人员,武警官兵没有专业工具。14号,玉珠峰上刮着6~7级的大风还夹杂着雪,大部分救援人员出现了程度不同的高山反应,搜索被迫停止。; e  o$ l9 p" q
下撤前,广东队的队长马尧、北京队的队长刘雪鹏、格尔木市公安局副局长王桂华、格尔木武警四支队张参谋长4人郑重地请我们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继续帮助搜索失踪人员。+ c) }4 L" ^0 e' p# }) G$ p5 H' H

% }0 j& i2 \8 v& `$ q* A●既然接受了嘱托,你们开始拟定方案了吗?
( X5 Z: p" q  G5 ?' |" C英:让唐杉讲,他有30多年的狩猎爱好,对脚印、痕迹感兴趣,眼神又好,在这次搜索中立了大功。以我们简陋的装备和单薄的人力,真让遇难队员家属捏了一把汗又吃了一惊。! H! F' {2 y! q6 l8 h
唐:15号一早,山上还在刮风,刘雪鹏给我们送来两筐新鲜蔬菜,并说他们要下撤了,又再次请我们帮助搜寻他们的队员。事关重大,在帐篷里我与刘就遗物、遗体的救援处理事项签订了协议书,答应尽全力搜索。救援队伍走后两小时,英刚咳嗽加重,出现高山反应,我坚决要队医陪他立刻下山去格尔木。英刚经验丰富,也怕营救不成,反而拖累我们,就同意下山了。$ S# Q0 I6 M  t

# @5 B! ~, \2 A3 w, P% q# _●玉珠峰上就剩下了你和地里夏提两人,当时心情是不是觉着很凄凉?
' X; X% M2 _4 s  n2 g1 r唐:是很凄凉,我们是两个大活人,又有专业工具,这件事能否办好,遇难的山友能不能找到,心里简直是七上八下。与迪里夏提商量了第二天的路线,就早早休息,既睡不着,也不想说话。+ h) F+ a. C1 P/ R
& O. o7 N' G# Y: F1 S
●应该是16号 ,在冰雪的玉珠峰,你们开始了正式的救援搜索?( f+ z8 q& H4 Z  `0 a% L
唐:这天早上9点差2分,风停了,天慢慢转晴。我俩将剩米饭中加水,压出了半锅米汤灌进了水壶里。胡乱吃些早饭,10点整,就带着装备出发了。
  ]/ O- {5 h- [6 `
( U2 Y1 p: ~0 K2 ?/ X●你们是沿着广东队和北京队的攀登路线往上走的吗?* T/ r7 ], q2 l
唐:是的。差5分1点整,我们到达了海拔5600米附近的C1营地,发现营地凌乱不堪,有丢弃的帐篷杆子、高山炉罐等。我把这些东西收拾好,放进包里。在拾帐篷杆子时,我发现旁边70~80米的地方有一群乌鸦起起落落,又飞又叫。我往前走了10米,乌鸦就全部惊飞了起来。这时看到一个红黑相间的像包一样的物体,我没意识到这是遗体,因为紧随着就有北京队员上来过。直走到相距30米时,我才清楚地看到这确是一具尸体——不是躺也不是坐,一手还拄着冰镐,斜倚着似在休息。山上强烈的紫外光已经使遗体的肤色非常难看。当时我心里非常恐惧,也说不出的难受。绕到尸体头前30米处拍了照,因为当时不想看到脸部,同时我大喊:“迪里,快来!”
) L  s+ c, O2 m$ @: M0 _  迪里夏提站在离死者脚稍远的地方拍照,也不敢靠近。我拿出带来的收集垃圾用的黑塑料袋,将两个套好,再举到脸部,为的是挡住我自己的眼睛,慢慢走到山友跟前,盖好了他的头部。
- D. a5 K# D+ x" }7 S! [' x0 h  }% }. {. w/ Y$ x* ?- H
●你当时知道这位遇难的队员是谁吗?
" H- Q( t- N$ o+ R8 M唐:我知道他是广东队员,当时他的身上没任何证件,后来才知道他叫王涛,是深圳的。3 [/ t+ ^6 _1 A" I2 {/ L' c* T
我与迪里夏提就近挖了一个浅坑,一捧一捧地捧着沙土掩埋着这位山友。我们只想让这位山友完整地、静静地在玉珠峰安息。迪里夏提特意将一块大石头放在这位山友的头前,想将来刻下他的名字。我一边搬着大石头围坟,一边对着玉珠峰的旷野说:“兄弟,我在这里给你盖了最好的五星级宾馆,你好好休息吧!”) `1 I3 j" z) h  ^: E

$ a3 C3 d7 Y- h( i' j# |●掩埋了死者后,你们又继续搜寻了吗?( p/ Y5 i6 c2 m( ~) s: D: q
唐:按计划向5800米搜索。又发现了雪坡上有3个滑坠的痕迹,两个已经坠落到底了。
+ K' K1 v5 ^" p! {* O$ q北京时间6点零7分,天气突变,看来不能再继续寻找,我对迪里夏提大喊——马上下撤。* X8 m6 J/ \2 n- C4 n: }1 h
下撤到5600米时,迪里对着下面两个点拍照。这时能明显地看到一个是红色的,从长度判断,是人的遗体。另一个蓝色的点较下一点,像包,在它的前面还有3个小黑点。
' K; S& o0 h  B7 P/ _1 Z2 ~下撤到广东队员墓前,发现冰镐没处理,还有眼镜。于是把冰镐插在墓前,眼镜戴在石头上,我们又迅速下撤。" S& @4 _% u/ |. m- L7 V5 H! B5 e
下撤到5300米时,大风雪来了,迪里先赶下去,我们的一个帐篷已被掀翻。当晚我们喝了些水壶里的米汤,就着干馒头。+ v" j# }; W- C$ o

+ _+ W3 s. t, r& w( b- f% ^2 b●恶劣的天气,简陋的食物,你们能继续搜索吗?
6 c# v8 k; l, t  d( W! w唐:17号,风一直在刮。趁中午风小了点,我们又扎了一顶高山帐篷,缩在里面,没想到放弃。
) S, e8 ?* `, N+ [9 A; Q4 A# N18号早晨10点,我们又准时出发。沿水平线绕着山往东走,去找16号下午看到的那5个点。5 ?: {) s- r' e, x
从冰川上拐过去之后,才发现蓝色的物体也是一具尸体,是侧卧的,所以从高处看以为是包。又看清楚了3个小黑点:一只是手套,离尸体有80米远;照相机黑皮外套;红色冲风服。说明人滑坠后,东西都飞起来了,摔的很远。" i) T2 F, Y) }3 v8 W0 z, i0 @- m

. b2 `! h4 I. A9 l●你们要抓紧做遗物和死者的处理工作?. V8 M4 l% k" X" U8 E; |
唐:是这样的。先处理穿蓝衣服的人,他有1.76米左右,较瘦。我们实在不敢拍脸部,只拍了背影。知道他叫任玉昆,北京队的,天津人。
: o4 O: @8 {0 E2 v
5 l3 ?# j. n. B6 R/ y●那你们离穿红衣服的死者也不远?
) v8 Y3 Q& y5 O, {/ H% c1 [# z唐:有50米远。他叫王海亮,健美教练,是北京队的,他可是个彪形大汉。从滑坠痕迹及坠落现场看,王海亮头部受伤,出现高山综合症。同伴任玉昆) x% v& c; O! W* I$ T
不忍队友一人留在茫茫玉珠峰,拴了绳套要拉队友走回出发的营地,可是王海亮滑坠了,瘦小的任玉昆被绳索所累,一同下坠。! o- W1 p* o) E) F2 \* ?7 U
* N, [5 n* c' @% z9 C
●听说那一天正是任的生日?9 ?$ V, Y: T. Q4 ]8 D. O; P, F
唐:对,他正是想在生日的这一天登顶,没想到这一天成了他永远的难日。下午4点多,乌云又过来了,我同迪里用雪把死者和贵重物品掩埋好,插了
4 s' w' ]1 M) i3 U& P% k6 l  C+ I! c冰镐做记号,又急速下撤。到了营地,狂风大作,两筐菜全冻了。, y: Z8 e5 `- I& j# _

  O+ `) n7 c7 n0 i; t0 _8 Y●在高山上奔走,你们体能消耗肯定很大,能坚持住吗?  q) @' `' V2 `0 k
唐:那时我们已经非常饥饿了,19号中午风停了,英刚急急忙忙赶上山来,我们得救了。
/ r; v7 X% k6 d. K0 U) H
. S" ?8 O8 y/ u0 F0 q5 l●中国登协组织的全国各路登山高手到达后,情况有所好转吧?
& Z" R4 ]8 O( v& L英:中国登协组织的救援队伍由国家登山队队长王勇峰任总指挥,国家登山队教练马欣祥是副总指挥,有西藏、四川、北京、深圳、上海、青海、大连的专业登山队员,我们的唐杉也被临时借调了去,共有13人。唐杉眼睛特别好,搜索时是他带的路。
4 A8 v) K1 z( `9 ^- q* w唐:21日,国家队大队人马开车准备搜索时,在半路上,我就发现山上有一个黑点,车又继续开了1小时,下车后又步行了3个小时,才到了5750米处的死者尸体跟前。这是一个女队员,广东队的邝君咏。她是滑坠的,滑坠时红色羽绒服的黑里都翻到了外面,所以远处看是黑的。. L" ^1 I. o+ Y+ ?9 v3 N

% u) v6 c- m, t4 Y* A3 j●至此已找到了四具死者的遗体,是不是还有一具没找着?6 L7 t' \, I/ h* g$ t: j
唐:我们又沿着山脊走,我走在前面。到了5350米处,依稀看到一点脚印的痕迹,顺着脚印直看下去,清楚地看到死者就在脚下。, ^8 P1 W# H$ u2 z3 `6 G$ i
最后发现的这位死者是广东队的周虹骏。可以清楚地看到他滑坠后还清醒地绕着一个冰裂缝走了过去,拐过一个弯后又走入了一个很深的沟。他身穿黄色的冲风衣,好像走累了想休息似的,他躺在了碎石坡上,将帽子拉在鼻梁上——挡住山上强烈的太阳光,他睡着了,再也没有起来。
4 _& u( w7 q3 Y7 H% R' D' c* K; D& k: g( n* d9 `0 |
●有了你们这次的玉珠峰之行,也幸亏了唐杉对印迹敏感,才降低了搜寻的难度。死者遗体最后是怎么处理的?$ N7 H% d* P$ }9 Z: k; j! Z1 A
唐:22日分组对全部死难者遗体进行掩埋。经家属同意,除王涛外,四具遗体全都就近埋在了雪山上,使他们永远与心爱的山在一起。* L% \" ?6 b$ C% j9 L* Z2 G
英:王涛的老父说儿子特别喜欢登山,第一计划是登玉峰,第二计划是登珠峰。所以要求将儿子的尸体运下山来火化,要撒骨灰在珠峰,了却儿子的心愿。/ t# ^8 M' V* _' @- J, F
, G7 N3 ]+ V3 n" \) ]
●在玉峰上,你们不顾自身危险,寻找遇难者,对死者家属是最大的安慰。他们是怎么感谢你们的?
% n6 {" z/ f- }1 r6 f; l! g唐:我们不是冲着感谢去的。
: j7 s8 x/ J5 g8 t0 |/ T, ]9 j0 j1 B因为格尔木没火化厂,玉珠峰脚下便起了一座坟,那是王涛的坟。
8 a* {; ?" m. q3 Q0 x) r9 Q3 F! C; _) I$ U唐杉走下山来时,山下的搜索人员情不自禁地走上前去拥抱他,泪撒衣襟。22日晚12点30分,全体搜索队员回到格尔木。在开往西宁的列车要启动
- m' R, P- Q1 R6 g时,王勇峰及全体搜索人员紧攀在车窗口,分别的时刻到了,潮润的眼眶与紧紧握别的手叠化成为声声的:“谢谢你们!新疆人!”
: b" k  b" L; Y4 M# \
- Y" t+ P1 \7 ]' a$ z8 q: a7 x4 X编后记:生命是美丽的,也是脆弱的。两支队伍组织者的指挥和控制局面、应对险情的能力捉襟见肘是悲剧之根本。服从指挥、顺应自然亦很重要。在天气" _) g+ ]( f' @/ j- p$ W; Z
突变时,两队都有队员在向顶峰冲刺,“这次不登顶,就没有机会了。”
* R( T& a# J0 P- J+ A+ r! Y' B追求生命辉煌是瞬间的,悲剧发生也是瞬间的。
' b! B& s. O" X2 a# P6 n" q: p北京队对广东队的遇难视而不见,又导致了自家悲剧的发生。如果能本着人道主义的精神,则既可挽救他人的生命,又能保全自己的生命。探险不是冒险,不是去送死。能否登顶其实并不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3 17: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次看到山难,心情都特别沉重。
9 h' ?! Z7 M6 \; h# w* }( V我很少爬山,因为体力不行,但是登顶的感觉,真的很好……
5 J& n6 @$ T$ z+ Y' R8 e6 g不知道说什么了……" s4 _0 B, @2 X2 I3 X
引用那句著名的话:
# j6 c/ r4 c1 h# ]7 b2 G“你为什么爬山?
% F1 C3 D; I( T5 k/ D5 I4 T因为山在那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