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5日-2010年1月17日,在张家口
5 n# d! ~' f- C# @; w
. n! h! b" m, }- N 引子 k7 W8 A4 G9 ?& \$ R- T- v
不久前,Shoo说有时间发个张家口的活动吧,很想去那里看一看。我没有思考太多就应允了,我认为绿洲户外本质上一个为户外运动和旅行爱好者服务的平台,如此成人之美的事情我们自然应尽最大的努力。如此,我们便去了张家口。 M) A0 {" s, Z5 X- a6 G6 k
今后,如果有绿洲成员向往某地已久,想召唤大家同去,且该旅行目的地具备开展活动的可行性,尽可提出,我们会努力助你实现旅行愿望。 ' B6 i3 T. z5 e2 T9 V5 Z4 ^- g
' }4 Y, F/ q3 h. ~7 t
张家口印象
" K5 |, r1 S# k) x& a- J0 n
8 K. x8 U1 \& ?, h9 f1 |- C. { 大境门 ) k% ?" g: ]) g
1月16日凌晨时分,我们乘坐K89次列车到达张家口南站,约1点钟,我们在一家简陋的小旅店里住宿。 $ ?. O- m$ y' J X5 W
早餐后,我们沿长青路北行,折古宏大街东去,之后再沿东河套街北上,即到达大境门。
D4 H* b0 K6 x) h1 h9 g, }5 h
I. e/ p* j3 i1 W/ a" e( r$ B. G% M1 }6 c, t
大境门史话 " }1 d$ X2 v4 T
1644年,修筑大境门
5 J- L; P: r8 M0 u ……
- C/ r9 N6 t: D; t5 d5 |) B 1697年,康熙自大境门出发,第三次北征葛尔丹,获得全胜 0 ?" i% l' P& ^7 M& X. t& R
…… 3 }5 J7 b. s6 ~6 I( N
1927年,察哈尔都统高维岳为大境门题写“大好河山”四字 f6 G* c2 e, P7 {) {7 k
…… : a2 L: \7 s$ x! _ y
* n& N! e2 Z2 `+ i# |$ L) Q
大境门,它是万里长城上的一个重要关口,扼冀、晋、蒙之要冲,兵家必争。
9 i7 i" l. p. D+ ^ 多年前,我看过一张抗战时期爱国士兵在大境门下拍摄的留影,其时的城门楼年久失修,残破凋敝,一副“国破山河在”的凄凉景象,让人颇为感慨唏嘘那个任人欺凌的旧中国。从那时起,我的记忆里张家口就是斑驳的大境门,斑驳的大境门也就等同于张家口。
0 h# w8 J/ [' u) ^4 C Q1 g3 d8 w9 | 登上大境门,环视周遭,顿感其地势之险要:它矗立在东、西太平山之间的、大清河西侧的平地上,向北直面巍巍群山,扼守京畿——塞上之门户!
5 I2 V2 E/ u) L: j3 Z- P 大境门,它经历了两军对垒,杀声震天,血洒疆场,遍野横尸;它也亲临了两方弭兵,边境互市,资材融通,国泰民安。
( y* y7 c7 x, P* D 随着时光的流逝,那些峥嵘岁月里金戈铁马的故事都消散在历史的深处——湮没了,一切都彻底地湮没了!在这里,我们只听到了一丝古远过去的些微余音。
9 H8 G, @7 J+ }
( V8 k# V- L4 {3 z$ P' P# L 堡子里
8 k' e! {5 F& l9 C4 K% ~6 G 上午11时离开大境门,沿明德北街南去,再循古宏大街西走,之后顺西坝岗路南行,我们在“又一顺莜面馆”午餐。之后我们由赐儿山路进入,在小巷子里绕来绕去,就到了此行的另一个目的地堡子里。 3 j7 Q1 S$ _% h/ u+ [. u7 u8 q- R
/ h$ P) `1 l/ [- X3 T/ f- ]
$ n5 @7 x* z7 G
9 e3 h8 R) t, G- M7 x2 T o 百度百科:堡(当地读bǔ)子里是张家口堡的俗称。张家口堡是张家口市区最早的城堡,是张家口市区的“原点”与“根”。据史籍记载,张家口堡始建于明宣德四年(1429年),距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指挥张文主持营建张家口堡。堡方四里有奇。城高三丈二尺。东南两面开有城门,东门曰‘永镇’,南门曰‘承恩’。”因该堡以北有东、西太平山对峙如巨口,故名“张家口”。张家口堡是长城防线宣府镇(宣化)的要塞,在阻止蒙古军队的进犯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战争中从未失守过,故以“武城”之誉而雄冠北疆。 # a8 O( ~: d/ D
6 Y: X# u% H" y, y8 n 闪着幽幽亮光的青石地面,斑驳起皮的白灰墙壁露出黄色的夯土内里,包裹在岁月尘埃里的黑油油的椽子,夹杂着飘在空气中特有的霉味,这些都是老宅子的基本元素。
; f% `) k* c; P 小时候,我经常对老房子心存敬畏,甚至是略微的恐惧,那些色彩、那种味道总让我觉着过去的先人们依旧生活在这里。如果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我想我嗅到了老房子里的所有一切所幻化出一种味道,这种味道叫沧桑。 7 N5 I! s2 B3 R' v. S D5 n4 n
堡子里,它散发着600余年的沧桑味儿。
; \# F5 Y9 v' u, k$ | 一条条幽幽的巷子,一座座建制规整的门楼,无不诉说着此地旧时的富足与繁华。如今,除了修缮之后的抡才书院和玉皇阁之外,现存的百余座古院落无不变成了大杂院,尤其像察哈尔财政厅、三井商行旧址这样的大宅子往往住了许多户人家,一走进去,小道曲曲折折,两侧堆满了杂物,难免让人触景生情起来,既惋惜往日逝去之荣华,又感叹今日存续之维艰。只是,这本身毕竟也属于历史变迁的一部分,释怀为宜。若此,我们也只能从这些高大的门楼上守望过去。
9 v! S3 W, A" Z! |! C4 P6 F+ G" k6 j) n5 P
下午4时30分,我们离开张家口,6时30分到达宣化。
3 a+ n: B' ~# W+ k0 Q" e0 H# M, a: k
宣化印象 , k/ p/ v! E: T" u" m" f* s7 ^
6 ]) w) ^8 z9 e+ {# u9 `( j
夜色里,我们在宣化清远楼下了车,前往位于东草市的宾馆住宿。
! _, E3 A% n* q; p9 H 不知何故,相比张家口的嘈杂,我们走在宣化的街头都觉着这里祥和平静许多,心情也随之踏实起来。也许,我们习惯了北京的方方正正,四平八稳,而宣化古城的布局也大抵如此,于是我们随之泰然起来。
: h' o7 O c: ^# ?. A 是夜,我们在“来顺”饭馆享用了美味的涮锅,其中之妙自不待言。
. C) M5 N% o$ I0 _
/ ~2 ]% K* x3 `$ M a5 Z- o 朝阳楼饭庄
; j) u& W0 D# d! t# I. T! ^1 ~ 1月17日早晨,宣化朝阳楼饭庄早餐。
7 a) ~, w5 L# H' \1 L! C+ v/ @8 p/ k: ]2 ^
5 m7 }* ^; g, I5 w" R$ e6 S6 O( ^ f& c$ q4 h6 L% K
去朝阳楼吃饭之前,听说某年月日慈禧曾在此用过餐,当时我就想如果真有此事,应当发生在慈禧躲避八国联军逃往西安的途中吧。
9 F7 _+ b4 X+ |" A% T. H1 Y 回来之后查看朝阳楼的历史,果然如此。故事大概是这样的:八国联军即将攻入北京,慈禧带着光绪帝等人员仓皇出逃,经南口、居庸关、怀来到宣化,停留三日,期间的饮食均由朝阳楼供应,遍尝山珍海味的慈禧对菜肴赞不绝口,为朝阳楼的发展史留下一段佳话云云。
- `% b, t7 u; z0 M1 } 对于饮食,我并无特别的奢望,不求精细,填饱肚子即可,从这个角度来讲,世间仿佛并无特别的美食。只是我又必须承认,朝阳楼这顿早餐应该是很多年来用过的比较好的早餐了,那饼、那粥、那汤很让人回味,我想不能单以美味概之,用“丰富”一词是比较合适的。
1 [0 U3 K# q* S- N3 W
* g5 t7 v" n. [ n( g+ k 宣化古城
8 `$ j% K& q: K" g# e& _ p 1月17日白天,我们依次游览了镇朔楼、清远楼、五龙壁、大新门、天主堂、拱极楼。 z/ F" i" L6 X4 q
在来宣化之前曾听说古城被破坏的比较严重了,但由于没有亲睹以前宣化古城的面貌,无从知晓这是一种怎样的破坏。关于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的话题是个大课题,在此不作讨论,但我想客观来说,在我们这个国度里,宣化还能够有古城楼与古城墙存在,已经实属难得。也许,只有对过去的奢望越少,才越能用心欣赏现存的。 * \0 v; o/ v! I8 V6 d" L. T
% X! i3 y$ `, c* B; W' { 清远楼 / t+ q! ?, K8 a. U& l3 Q1 t/ r& G
清远楼是唯一一座开放的城楼,我们有幸登临。
. A& o+ `" D% M4 f7 i/ ]
% }" [4 ?' s9 W' S1 a" n9 [ * h7 A0 }: d; t% _1 } @) r* ]9 N
! _) E& H* }% @
清远楼,又名钟楼,建于明成化年间,是一座歇山顶的雄伟建筑,据说其建筑技法与黄鹤楼是相同的。我们在一层看到一座碑刻,记述了建楼史,表面隐约可见毛笔书写的两个苍劲大字“砸烂”,这应该又是那个动荡年月留下的痕迹。在二层,我们见到了明嘉靖年间铸造的宣府镇城钟,此钟高大2.5米许,重达万斤,据说声音可远传40里,着实让人惊叹! 2 x: R: w# o) N) O) l4 b' w
站在清远楼上环顾四周,整座城市都笼罩在烟雾之中,工业文明的化石燃料,已经让我们深浸其中,难以挣脱,只是所拍摄照片经过黑白处理之后,效果却出奇的好,颇具历史的韵味。如是,讽刺莫大!
0 E" w* I2 w9 j0 Z. B; t$ g) B* W0 E" u% R+ }
宣化天主堂
0 c7 G; E' l* e 该堂建于1872年,1900年被义和团烧毁,之后又历经多次修葺,始成现状。
7 F! t; m q. z, z
2 E* g0 A. }8 V! j7 v% Y' c4 b( s . W& T4 ~6 f$ @9 @. q4 i- k
\ w( B3 `2 q; i/ r
这是一座哥特式的建筑,高耸的钟塔楼直插云霄,看起来颇为雄伟。堂前左侧为圣女小德肋撒的塑像,右侧是圣方济格的塑像,整座建筑充溢着浓郁的宗教气息。
p1 X( R2 \0 U4 z, l' E9 `9 ?- F, L/ r5 I
下午3时我们坐上返京的列车,于7时许抵达北京,结束了此次旅行。 4 m3 M& {* Q* m, Y
- F0 h) ], e& M 后记 - A5 c$ I" v h# Y& P g o
童年时代,我就向往远方,那里该是一个新鲜的世界,一个能让我产生莫名兴奋的地方。那个时候,我羡慕古时的谢灵运、徐霞客,也羡慕当代的余纯顺,而今依然。
1 @( C# b) _+ T( M 旅途中的见闻必然让我们的心灵有所收获,所以我又想用自己笨拙的笔触记下这样的收获以免时光将其磨平,并尘封在记忆的角落里。 ) l) Y# l. P! V# N" y n8 ~1 e1 [8 W
由此,我一直渴望做一个边走边写的人,套用一个时髦的词儿叫行记作家。当然,时代、社会和家庭等诸多因素为我们设定了前提,加之我并不是有远大理想之人,因此从不敢贪恋自己能成为作家,仅仅是一个梦想而已。 7 E$ M! l( ^6 r# \$ z v" X Z
以往,每到一个地方,我常常会写旅行笔记,以求为人生之路留下一些印痕。自绿洲户外这个平台搭建以来,虽然频频远行,但却难再写出点滴思考,生活随之虚无,心里难免遗憾和恐慌,我亏欠自己多少文字呀! 2 }8 @7 @: o$ e0 Q" f* N0 g5 R8 Q
于是,我勉励自己:在旅途中要勤于思考和写作,如此才能心安。
% \, k3 X4 y5 q C5 h8 U# h4 z% n3 v. Q ]( W7 |
) _0 P' D/ c+ L2 J9 K
火山岩 2010年1月18日晚
) e5 [* s n; V. X. f9 {+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