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6 `6 y! C3 N5 c6 D- u
/ J( B3 A' x3 m# d. \ 1200年前,唐代诗人杜牧写下一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这也是中国人最为熟知的唐诗之一。
9 e7 y1 E$ x O 在《江南春》的画卷里,千里江南,到处莺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到处是香烟缭绕的寺庙,亭台楼阁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那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一直都给了我们很多遐想,那香火繁盛的年代,人们在信仰中坚信生活的美好。
/ f. A; [+ J# }& V' Y 可是丛丛庙宇,今日又剩下多少?那风雨中的四百八十庙宇,今日何存于世?能再见到南禅寺是我们的幸运,千年烟云瞬间而过,京华远去空留恨,再遇故梦在他乡!面殿回思,在那圣朝,庙墙相连,缭绕的烟火,虔诚的信徒,不正是头脑中那纯净的经纬。9 z& \% {0 ]0 ]) V+ k# u* W: W
这是许久的经历了。与友人同下江南,我执意要到无锡走走。那个冬日的早晨,我在无锡站下车后快行至南禅寺,高高的妙光塔昭示着当年的佛国圣地就在眼前。整个城市还未醒来,街道无人,河道无舟,寺前广场却已香火渺渺。
6 i- P! d# t3 r 也就是那个早晨,我站在了南禅寺的山门前。昔日的南梁旧寺依旧保有鲜明,四周的院墙正在施工,相信新的工程后南禅寺又会再现生机。只是这与南朝旧梦相比,我不知是否还有那循循信徒善男信女的虔诚跪拜。0 _' w7 V: c0 P* w1 a6 ?+ q7 }
据县志记载:南禅寺建于南梁武帝太清初年(公元547年),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的江南名刹。旧称“梁溪丰大刹,首惠山,次南禅”。南禅寺历史悠久,规模宏大,高僧辈出,后人称“江南最胜丛林”。0 v% P6 E8 n3 ?8 B4 K
今日的南禅寺,还立于古运河畔,只是不知佛祖的护佑还能否让信徒的心灵得到净化。历经风霜,迭废迭兴,南禅寺是幸还是不幸?人们总说幸大于不幸,至少今日还能眼见南朝的佛国胜景。北宋天圣年间,南禅寺重建,宋仁宗赐“福圣禅院”。后,宋仁宗又为与南禅寺相对的北禅寺赐名“寿圣禅院”。同一皇帝给锡城两寺院,赐以“福圣”、“寿圣”之名,这是无锡佛教界引以自豪的幸事。
& Y( y, o. L' } u# |$ C/ f4 B 北禅寺只剩下了路名,南禅寺也还孤零零的立在城南隅,妙光塔的铜铃随风还有清脆的声响,默默的人儿在福泽下代代繁衍。- T3 i& U/ P2 _, M! I
最近,我又感觉自己浮躁起来,于是把一首《神香》反复的播放,精神的世界是一方可以让人安静的圣土。每每静坐冥想,我总会重新发现这世界的美好,那是我永远都在祈望的清净世界,可是在纷扰中却只能默默远离。自从师傅回国后,我便很少有机会去冥想,自从我离开高原后,我也很少能找到冥想的静处。8 k# Y9 e E4 A- f1 |4 e
在一个巨大到变态的城市里,我找不到任何的宁静。我其实不信佛,谢谢,我对佛祖的事迹也不了解。那不过是一种寄托,是我在那样有信仰的环境中,慢慢为自己找的一处寄托,如今成为彰显个人不同的符号而已。, g) |2 u" ~9 p7 X( i
这南禅旧梦,却在今日唤醒。原来我许久不曾思考人生的意义了,很多事情我们何必去追寻真假?我一直在自寻源于自身的烦恼。当心清净,又何生干戈?
' t$ P+ v( `' M" R5 Q$ ] 让自己静下来,坦然面对一切变数。谢谢你的一句话,让我又重新学会思考,学会淡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