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 库布齐沙漠露营活动
  • 2023年5月13-14日 杜鹃花露营
  • 2022年五一假期--贵州秘境-
  • 2023年6月17端午节哈巴雪山
  • 2023年3月25日 春季京西古道登山赏花活动
  • 2014年9月 阿里大北线活动照片
楼主: 小晓

闲逛笔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3 23:46:45 | 显示全部楼层
LS的同学

举一个例子, 一个因为搀扶老人被判赔偿的案例,
直接会产生老人摔倒,深圳保安拒绝搀扶的后果。

类似同理,如果AA制领队和队友被判赔偿,
直接后果就是,户外活动中原本再正常不过的相互合作分工和关怀照应变得充满猜忌和变数,
当结伴出行走向消亡,难道安全会更加流行吗?

显而易见,不合法理逻辑,充满矛盾的错误判例,
即使披着人道和正义的外衣,
对社会公平的伤害也是无法估量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8 06:5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晓 于 2012-4-28 07:01 编辑

写给参加山地户外队的强人:挑战并不在外,而在我们的心里

希望准备比赛的人们有个心理准备。也希望大家都看完。谢谢大家能支持。有人会对你说,“你以为你参加比赛就了不起了?”

能参加比赛的人,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但是,比赛以后,我们会觉得每个参加比赛的人都很了不起。如此说是因为,我们能体会到辛酸苦辣,也看过和经过太多气愤无奈。可是从来不愿说起,并不等于我们没有故事,恰恰相反的是我们的故事太多,已经不再为此大惊小怪,或者应该说,我们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再去想如何诉说了。

参赛者  

不论是自己向往,还是因为其他的原因来挑战户外比赛,从到了赛场的第一步,我们就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强人。强人,顾名思义就是人中之龙,凤中之凤,但强人永远和其他的人没有所谓的区别。实际生活中,租房子,进学校,找工作,都是我们自己去做。所以在生活上我们渐渐学会自己疼爱自己。

坚强的心   

不得不承认在户外比赛的人心是坚强的,我们的竞赛场是一个本来不正常的环境里面。从踏入这个项目,我们就要学着不放弃,不抛弃,学着拼搏,学会坚强,学着面对困难,面对挑战。摔倒了爬起来,摔多了,习惯了,坚强了,懂得了大事小事都要靠自己,所以我们越来越坚强,坚强的不习惯别人的关心;时时刻刻都要以靠自己的团队,所以我们越来越自恋,因为我们自恋我们是强人。

户外竞赛不是旅游  

户外比赛不是休闲旅游,即便说给那些“不懂的人”,他们死也不会相信,反而换来的将是一句不知好歹。户外比赛是学习、是工作的人,我们都明白接着要在户外比赛,走过不少美景,但这美丽的春夏秋冬我们无法眷恋,因为我们时刻在前行,这里有美景,但胜利完成比赛,才是我们真正的美景。


时间   

时间流逝的很快,一天分三十六个小时来用都不够,因我们要花太多的时间精力去练习。体能,耐力,力量,我们的理想不算伟大,只期望能站在武隆山地户外挑战赛的冠军领奖台上。


网络   

上网侵蚀了我们每天很多时间,这仿佛听起来对于喊着没有时间的我们,很难自圆其说。那是我们仅存的一点侥幸心理在作祟,让在不经意中还渴望有人和自己一样,在地球的某个角落发送着SOS或者渴望着回音。于是我们挥霍着宝贵的睡眠时间,游荡在一个不存在的感情世界里。或许网络里面的我们,才是真实的,因为这里让我们感到安心,这里没有天堂没有地狱,没有国界。在假的世界里有着真的我们,暂时逃避开真的世界里面那个假的自己。
“男女朋友
”  

对于我们来说,有朋友的支持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只是随着在两个不同环境成长的我们和他们之间,共同语言越来越少,当自己满怀激情的要把经历和感受说给他们的时候,反而让朋友们感到莫名其妙,虽然每次朋友都会微笑点头,但是直觉告诉自己,他们不会懂,就像自己很难理解朋友们的许多想法一样。队友就不同了。经历相同的事情,接触相同的时间,共同语言就会多许多,然而离的越近,摩擦面也就越大,好在虽然时不时吵到面红耳赤,几个小时以后,大家又都会回到不分你我,因为心里都明白,处一个朋友是如何宝贵的,快乐是因为两个人的快乐,悲伤是因为两个人的悲伤。蝙蝠不会和鸟儿飞翔,也不同于兽类的习性,能和它为伍的只有和自己一样的蝙蝠。

认可   

认可,对我们来说,是藏在心里最暖的一个寄托,不愿说。但我们努力了,我们眼泪自然就会有流下来。然而,我们最不需要就是眼泪,只需要我们汗水。   

我们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认可。 我们在国外,努力过,成功过,相信过,期望过,欣慰过,失败过,猜疑过,伤心过,失望过,愤怒过,高兴过,糊涂过,领悟过,张扬过,虚伪过,坦诚过,兴奋过,平淡过,堕落过,发奋过,认真过,马虎过,悲哀过,同情过,怜悯过,无奈过,争取过,承受过,美丽过,丑陋过,施舍过,得到过,想念过,忘记过,珍惜过,遗失过,挣扎过,痛苦过,精明过,疯狂过,傻过,哭过,笑过,忧过,愁过,真心恨过,更真心爱过。有血有肉的我们,在户外比赛里曾经走过、曾经奋斗过、曾经拼搏过、曾经眷恋过曾经-----------

~~~~~~~~~~~~~~~~~~~~~~~~~~~~~~~~~~~~~~~~~

很平和的心态,很可爱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8 07: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晓 于 2012-4-28 07:18 编辑

什么是户外精神?

我接触户外的时间并不算久,间或有参加这样那样的活动。其实远不止出去徒步,户外的活动是相当的丰富多彩,探洞、速降、攀岩、溯溪等等。就这样,我不可救药的爱上了它。知道自己还欠缺很多户外的知识、技能、经验,所以从心里我从来不敢称自己是真驴,偶尔过过嘴瘾而已。也许在我在朋友的眼里还是个菜驴,但是菜驴无罪,重要的是我爱上了这样的一种方式,爱上了我的这圈朋友。
       什么是真正的户外?我们需要怎样的户外精神?这个问题真讨论起来会没完没了,其实,这个问题也容易回答,对于大多数人,户外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在业余时间休闲、体会、放松的生活方式,它和打乒乓球、健身、跑步、气功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这种休闲方式更新鲜,更刺激,也更加健康。
       短短1年多的户外经历,让我从一个纯粹的城市动物蜕变成一个与本我更加接近的自己,这也算是一种“回归自然,寻找真我”吧。精彩户外,健康人生,户外除了是一种活动,它能给予人的还有更多。  

     下面这些是我看过的一些对户外精神不错的描述,其余的就等你们补充和感悟啦。

什么是真正的户外?什么是真正的户外精神?
1、平和
      与平和相对的是“浮躁”。每当一个有难度的线路被发现,被热炒,就有很多驴友趋之若骛,蜂拥而至,似乎没有走这个路线,就不是驴友了,似乎走了这个线路,就成了英雄。其实,我们看看山间的马道,看看1比5万的地图上哪些密密麻麻的等高线,谁能妄称英雄?  
      山永远在那里,只要你有心,山随时等着你去亲近的,不必急着一朝一夕,真爱户外的,哪怕每周就走走附近的磨脐山、劈山、玲珑山,也是一种户外的方式啊。

2、包容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爱山的人,当有一种包容的心态。生活就是生活,休闲就是休闲,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又何必有那么多的坛坛罐罐,小帮小派?你不容我,我看不起你?  
      其实,老驴不必看不起新驴,新驴走得多了,也成了老驴。  
      驴的新老只是早晚背起登山包的差距,绝对不是辈分之分,何况早上的不见得比晚上的更户外。但是新驴也不必看不起老驴,老驴修成正果后,到了山里,可以眼中无路,心中有山,那份坦然,那份真情,没有一颗包容的心,又怎能体会?

3、自由
      永远记住,在户外,你是一个自由的人,你可以自由的选择户外群体,自由地选择活动,自由地选择线路,自由地去你喜欢的户外店、淘宝店去购买装备。
      与自由相对的,是束缚,如果有人在你要参加一个活动的时候告诉你说:不,你是xxx群的人,你怎么可以参加yyy群的活动呢?这个时候,你唯一需要作的,就是鄙视它。  
      一个真正的户外人,一定是一个热爱自由的人,不受任何非户外因素束缚的人,当然,这很难做到。  
      户外活动,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线路,认真负责的领队,这样,才有安全的保障,也才有快乐的保障。其实,选择适合自己的线路,观察领队是否认真负责,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您的认真,会换来大家的认真和尊重。  

4、自助
      户外,会遇到各种风险,各种意外。大自然、队友、当地的居民,都可能会给你带来各种各样的课题需要你去应付,这个时候,应该记住一句话:人必自助,而后天助之。没有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的意识,就不能面对户外的各种困难和挑战,自然,也就不可能去帮助别人。所以,每个人在外出之前,一定要作好自己的一切准备工作,包括心理和物质的准备,不要抱有依赖他人的思想。也许您在生活中、工作中不是一个能够完全自己对自己负责的人,那么,户外就给了你这个机会,抓住它。  

5、坦荡
      每当想到户外,我的脑海中总是出现这样一副画面:在高高的山脊上,地上长着青草,森林在山谷中合着风声在鸣唱,一个人背着背包,在向着更高的山脊前进,画面下面一行文字:
      眼中无路,心中有山,
       坦坦荡荡,自由行走。
      户外需要坦荡,需要敞开心扉,没有商业目的,只是为了体验和呼吸,这才是真正的户外精神。


户外十大精神

1 团队
      你不是来旅游的,你和你的同伴是一个团队。你需要他们的协作与帮助,而你也付出你的。一次完美的户外活动必须要求参加的人各司其职各担其责,可太多的人太在乎自己,于是原本应该承担的责任是应下来了却不去做,于是原本不该发生的事情发生了。

2 平等
      AA 不仅仅是费用均摊,一切工作、烦琐的事情和体力劳动、风险,都是均摊的。你没可能袖手旁观。 世上虽然没有绝对的平等但应该有平等的心态。任何人走入户外与他人都是平等的,没有谁欠了你就该帮你,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份内之事。 

3 环保
      保护一切自然与人文环境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如果是为了破坏自然而走入户外还不如呆在家里。带走你的垃圾,也请尽可能带走别人留下的垃圾。

4 服从
      你必须服从你的领队。团队和秩序是依靠所有人来维系,这是一切活动安全的基本准则。如果你质疑你的团队或者领队,请选择离开。

5 体谅
      体谅你的同伴,在你快乐的同时,不要影响他人的生活。在寂静的夜里喧闹的人群,请远离在帐篷中休息的同伴。宽容与博爱是维系团队间纽带的润滑剂。

6 忠诚
       永远保持对你同伴的忠诚,无论饥恶,疾病,痛苦,寒冷。不要轻易放弃你的同伴。

7 进取
      野外知识和技能是你生存的依靠,永远不断的学习,进取。

8 安全         户外人从来不缺少激情,那种背包走天涯的冲动如果缺少激情就如同空穴来风一样让人无法想象,但想要拥有足够的理智却不容易。 除了安全就是百分之百的不安全,安全既是一种意识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9 热心
      关心遇到的每一个人,无论他们的职业,地位,关心他们的生存,用自己的技能去帮助他们。 别把高深莫测的表情与作派带到户外,你不开放自己的心胸带着一颗狭隘的心如何与自然相融?自己一生回忆的精彩故事?走在路上,开放的心态让你有更多的朋友,有更多的感悟。

10 适度
      户外是一种生活,也同样是一种爱好。但不要忘记你的家庭和朋友。一切要适度。你不是来旅游的,你和你的同伴是一个团队。你需要他们的协作与帮助,而你也付出你的。

      
感悟寄语:
      野驴帮户外活动群,在新老驴友的支持下,活动搞得有声有色,作为一个建群的人,时间久了,面对众多驴友不同的思想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也倍感压力,众口难调,唯有三个坚定不移的坚持理念支撑着我 “坚持安全第一、坚持平等公正、坚持真驴路线”。
      对于群内相处,我只希望全体群友记住 “平等、公正、容让” 的和谐相处原则。
      关于不同需求的驴友,群内分类了活动级别,轻重装驴友都是驴友,重装的要是觉得以同轻装的为伍为耻,那么请你认真思考以上户外精神。现在群内有种观点,排斥轻装强调重装,这种思想很狭隘,重装、轻装仅仅是个活动形式而已,都是玩户外,分这么细是何居心呢,非要弄个重装的名头让自己高人一等嘛。
      关于群内踢人,有明显过失的群友群管理会集体商讨处理,那些无明显过错失误,其他群友不要随便找我踢掉某某人,那样我会怎么看待你呢?
      最后,希望我们野驴帮户外活动群的每一位驴友,都能在户外活动中,领悟户外精神,收获健康、收获友谊,收获更多的美好记忆。
      户外是一种身心的修行,请各位驴友共悟之。

~~~~~~~~~~~~~~~~~~~~~~~~~~~~~~~~~~

老生常谈,还是收藏一下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3 10: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晓 于 2012-5-4 18:55 编辑

那山,那水,那人;此情,此景,此心————五一太白散记

坐在北京南站熙熙攘攘的候车大厅,人比平时多了很多,座位上,餐厅里,大厅里,到处都是,晃得眼晕。热烈的阳光从顶棚呼啸洒下,晒得我更加恍惚。难以想象,五一三天就这样过完了,如此之快,就必须又回归到繁忙的日常生活,盼望了几个月的重装太白就这样结束了,如此匆匆,就像青烟淡淡飘过,刺激呢?激动呢?兴奋呢?想高歌想骂娘呢?不是没有,只是似乎用其中的任何一种都过于奇怪,难以言说。返朴归真,就是此时的心态吧。

太白是秦岭的最高峰,拔仙台是太白的最高点,冲着登高望远而去,队伍却无一人上到拔仙台,慕着中国南北分水岭的大名而来,却在茫茫大雾细细小雨碎碎冰雹中没有看清太白山的全貌。如果问我对太白之景的最深感触,我的直觉一定是单调,永无止境的石头路,大石头路,碎石头路,平石板路,石头台阶路,在茫茫大雾中怎么也走不完。印象最深的画面一定是红箭头,画在大石板上的,画在玛尼堆旁的,泡在水沟石头里的,大的小的,正向的,反向的,清晰的,模糊的,各种姿态。而让我最感触的,就是那漫天雪坡上用登山杖所写的绿洲二字,以及边上坚定的箭头指向。雪坡的路段其实并不很长,“绿洲”出现频率很杂乱,各种字体,有大有小,因为它不是某一人所留,经常有人写了一个绿,而后面又被补上一个洲。雪地上的刻画,没有特别的美感,但绝不仅仅是路标的指向,那里面所蕴含的鼓励、祝福和希望,现在仍然会让我热泪盈眶。我最后悔的事情,不是没有上到拔仙台,不是没有看到云海,不是没有和太白山和一张影,而是没有拍下那一路的雪地上的绿洲,那怕是一张。

在经历了整个下午的冰雹小雨的洗礼,全身潮湿寒冷的时候;在完成了夜爬早起上午多赶两个小时路,下午又在高海拔中不断爬升,一路雨雪一路泥水,没有一丝干的地方可以休息,整个人都身心俱疲的时刻;在背着30斤重的背包终于走完了漫长的石头路,不见了红箭头,却只看到漫天雪坡,荒无人烟,雪地上只有深深浅浅的脚印,最浅的脚印也没过脚踝,近在咫尺的旁边就深过大腿,想哭都哭不出来的的时候;在手台淋湿无法工作,与前后都联系不上,手机放在背包里,昏暗的天气中完全没有时间概念的时候;在一直以为我必然要走到天黑而且还会带着头灯走很长的夜路的时候;在我自己开始怀疑自己还能这样前进多久,开始没有了信心的时候;在呼吸困难神情恍惚,一直不停地紧咬下唇,靠疼痛来打起精神的时候;在开始有些恐慌、害怕、担心,有了一些软弱,甚至有了一丝绝望的时候;看见了亲切的绿洲、看见了坚定的指向,对我而言,那就是目标,那就是希望,那是一路的寻找追赶,那是前进的方向保障,那是可以停留喘息的地方,那是火与热的所在,是最温暖的心的能量。

这是太白吗?它当然不属于太白的美景;这不是太白吗?它必然是我心中太白最眷念的地方。

那山——日出,云海,瑰丽,奇幻,想象中的美景都没有看到,就和仍然冰冻的大爷海一样,太白向我展现的是另一面更真实的形象。不是没有做过功课,不是不知道五一的山顶仍然是冬季,不是没有带上羽绒服带上排汗保暖内衣,为什么看见山顶漫天的雪坡如此恐慌?究竟是太白辜负了我,还是自己的贪念误会了太白?

那水——山有了水就如同有了灵魂,也许爬北方的山多了,在太白看到如此清澈丰富的水,多少有些意外和惊喜,因为喜欢这个安静的地方,虽然一路的垃圾说明它其实并不人迹罕至,但还是忍不住在小余说的补水处大补特补,喝了半瓶,灌了三瓶,这是我与太白的亲密接触之一。随后的水,化作了雨化作了雪化作了冰雹,与大家有了全方位纯立体的接触,让每个人都印象深刻。

那人——一路同行的人,基本都认识,很多都熟悉,这样的队伍理论上应该没什么新鲜事了,但其实队友们给了我比太白更多的意外。

五位女士,菲比和包子是第一次重装,杂草和惰惰也只拉练过一次。而且,至少三位处于体力不佳的特殊时期(计划外碰上的),有高反的、有打摆子的、有嗓子发炎的、有浑身冰冷失温手一直就没有暖和过来的,但大家顽强自立,没有人拉后腿,个人意见,鲜花可以首先属于她们。毕竟,在重装长距离的跋涉中,不得不承认,女士的体质还是比男士先天弱一些。

V武,最应该感谢的人。第一天夜爬的时候,除了自己的装备,还分担了快四升水,那天晚上,光水就背了足有九升,还加上三个苹果。第二天上午,在到达午餐地点后返回去接后队的包仍然和中队一起达到,第二天下午,和老蒋、阿奔他们在风雨中一路狂奔,超越了无数目标大爷海的队伍,为大家抢到了超级大通铺床位,给大家前前后后煮了十几锅方便面,让大家在劳累了一天后能有安稳的休息所在。第三天他们又是一路狂奔,帮大家在前面打听景区车、坐索道的地方,就是为了让我们这些要赶火车的尽可能早下山早回城。

老板,外挂,贝勒,最让我眼前一亮的人。三个人一路上很是沉稳,不抢不急不燥,看起来似乎慢,最后总是走在前面,非常有绅士风度,真不是一般踢足球的风格。之前只是太白拉练时一起走过,没怎么说过话,更没怎么聊过天。我只知道他们是经常一起踢球的,参加绿洲爬山活动好像也不多。他们自己之间的默契应该是没得说,但太白之行,有很多细节的小地方,不经意之处,默默地伸出援手,对别人的照顾,那种感觉,真的很有绿洲老驴骨子里的风范。祝愿他们能通过爬山锻炼早日保养恢复膝盖,早日回到钟爱的足球场上。

老蒋、阿奔、巍子,一贯的好体力,一贯的好速度,见不得人吃力,张嘴就爱说“行不行呀,我帮你背点”,可惜的是,除了一开始见过他们,那时我还在假装谦虚“不用,等我不行了再让你们帮忙背”,后来,后来就基本没机会碰上了,呜呜呜~~~

亦乐,第一次见,不愧是小余的老乡,颇有相似之处,超爱吃水果的亦乐比小余更可爱,故事超级多。

熊票、野兔、长城飞翔、亦乐,超级摄影师,相机不离手,太白的片片就靠哥几位了。最值得一提的是,这次野兔没有带三脚架,而巍子带了,最后在第三天早上厕所边上大家用它拍了几张云海,总算也是不辱使命出场了。

大河,好久不见,与以前比,黑瘦了很多,体力也增长很多,只是冷天爬山经验少点,穿的不合适影响发挥了。二胖,是除了小余之外的重装带拖鞋的第二人,让人跌破眼镜,给我们爆了不少小余的料,是超级开心果,回来继续爆料呀!

还有取名儿难,坐着小车回城,都以为会最早到车站赶最早的火车,结果面包车全部超小路到了,小车还没到,真不知他是怎么带着杂草赶上火车的,这个故事一定要听。

最后还有领队小余,背着50斤重的包,操心的事超级多,据说收队收得相当不容易。天气虽然不好,虽然辛苦点,但大家没有伤病,都安全顺利赶上火车,已经算很成功了,你说呢?

那山那水那人,已经留在了回忆中,从中午的恍惚到现在的迷茫,我也不知道自己其实想说什么。每个人对于太白有自己的期盼,自己的理解,自己的回忆,过于自我的视角也许并不适合放在大庭广众下,干扰别人的选择。

太白之行本就是我为了墨脱的拉练,现在我对自己要说的是:冷静,必须重新审视一下墨脱。多天的艰难穿越,无论是心态还是体力,至少目前其实并没有准备充分。

现在的我很矛盾吧,越来越有些不明确所做的一切是为了什么。

一方面,觉得自己是个胆小的人,总希望出门做好万全的准备;另一方面,经常我很羡慕别人说走就走的洒脱,经常也很心痒别人说去就去的帅性,无须战战兢兢,无须各种不踏实,无须提前半年买鞋买羽绒服买保暖内衣,无须为了适应一双鞋特意走各种路爬各种山,无须为了了解衣服的性能尽量雪天去满山转大冬天去扎营。一切的一切,特别容易在看到别人随便就去了然后说这个其实很简单时爆发,总会不由自主地质疑:自己这样沉重的心态,是否有益于户外?所做的一切,投入如此的时间如此的精力,是否性价比太低?这样的方式,是否浪费了自己很多宝贵的时间和机会?就算如此努力准备,面对困难依然软弱,依然依赖,多少会有些失落有些沮丧,我还能再怎么办再做点什么?

记下五一太白,是为了给自己一个见证,曾经有过这样软弱的时刻,曾经有过这样依赖的心理,也是为了激励一下自己,不要放弃自己所热爱的户外方式,不希望在若干年后某个时刻自己来感慨“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此情此景此心,仍可期可盼可意会可言传,相信自己,付出必有收获,相信户外,你专注于它它也会回馈于你。

最后,还是用最近很喜欢的一句话鼓励一下自己:

梦想,其实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情。用理智和诚实去追寻。如果有幸实现了,就把收获稳稳地放在心里。并且,感谢所有那些一起做梦的人们。



小晓
2012年5月2日22:00于天津

~~~~~~~~~~~~~~~~~~~~~~~~~~~~~~~~~~~~~~~~~~~~~~~~~~~~~~~~~~~~~~~~~~~~~~~~~~~
两天后再看这篇随笔,酸腐味扑面而来,想起写它的时候还很是掉了些眼泪,真是对自己无语,摇头苦笑。
还好删的早,没有丢人丢到姥姥家去。
路是自己要走的,山是自己要爬的,没有任何人强迫,却在抱怨其中的辛苦,好似受了多大的委屈,用矫情来形容,已经是最好听的了。
户外不是我的梦想,是为数不多的真心喜欢的一样事物,当初吸引我的就是其中的那份纯粹,一直在小心翼翼地守护,不愿意让它沾染更多的东西。所以就算是自己潜意识里利用它来发泄,那也是我所不同意的。
太白是大家的,我没有权利亵渎它。
最近的心态真的有些不对,要学习调整。
就把这篇随笔留在这里吧,以作警示,下不为例。
2012/05/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4 19:26:14 | 显示全部楼层
背包客精神的迷失

户外登山与长途旅行其实是两个概念的东西,前者是一种体育运动,而后者大约属于人文地理体验,属于旅游范畴。磨房长假远行推崇的理念是自助式体验旅行,跟旅行社的团队旅游是两码事。何谓背包客,就是自己(也可能是几个人的小组合)背着背包,自己计划行程路线,自己解决沿途的交通、食宿,甚至有可能会风餐露宿,所以才要背上背包,自己搞定一切,没有人为你负责。跟团旅游则大不一样,虽然都是出去游山玩水,跟团几乎不用自己管任何事情,只要出发之前知道自己的目的地即可,交完钱以后,衣食住行基本有导游包了,全程可以享受保姆式的服务,回来不爽了还可以投诉。两者在经济上肯定有差别,但我看这不是主要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两者的过程有巨大的区别。
  
    中国人解决好衣食问题也不过是近二十年来的事情,旅游发展大约是跟经济发展是同步的。而背包客的旅游方式则盛行时间不长,最早的背包客是被大多人认为是另类,是自找苦吃,近年来开始成为一种所谓的时尚,但随着时尚元素的介入,背包客的精神也开始慢慢被侵蚀。
  
    背包客提倡的是花最少的钱,走最远的路,看别人难以看到的风景。实施的手段是自助,是一种体验,这种体验是贯穿于旅行全程的,一开始的时候,只知道一个大致的目的地,需要自己去寻找资料,计划线路,置办装备,估算行程时间,盘算着手里不多的银子,算计明日又将花费几许等等。背包客出去旅行,不仅仅是去某个地方看风景,旅途本身就是很重要的体验。火车汽车毛驴车,宾馆旅社大车店,清山绿水大漠孤烟,荒郊野岭繁华都市,古道西风高速公路,醉酒高歌风餐露宿,等等等等,旅行的苦与乐都是冷暖自知。买不到票,住不上宾馆,前方道路坍方,临时改变线路及行程,或者山洪爆发被迫流落在旅途中某个小镇,啃冷馍喝凉水,都可能是旅行的一个重要部分。“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首诗反映了多少旅人的思绪。
  
    可能去的目的地是蛮荒所在,还需要有一定的体能,必要的装备,一个人也许不太安全,或者是太寂寞,于是就想找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去。在网络没有普及的年代,也许身边没几个朋友愿意跟你去吃苦,于是满世界地找旅伴,车站、旅社门口的留言板,户外店门口的告示栏,等等地方都留下了背包客寻找旅伴的小字条或涂鸦之作,想找几个旅伴可真难啊。到了后来,才有了去网上发布消息一说,没想到时至今日,背包客成了时尚,某某在网上振臂一呼,应者如云,人虽然是多了,可背包客的精神却越来越淡漠了。
  
    上述林林种种的体验,不是一大群人蜂拥而至某个风景名胜,拍上一张“XX到此一游”照片的旅游所能带来的。它需要的是用心去体会,用自己的双脚去丈量,双眼去观察,是身与心的体验,不是跟着导游的小旗子走马观花所能了解的。大队人马出行,可能更多的是拍照、聚餐、喝酒、交友、游戏等等,回来后也许可以用炫耀的口气告诉同事又去了某个地方了,怎么怎么好玩等等。
  
    也许是中国的传统教育模式跟国外不一样,中国人只要自己的小孩学习好就可以了,其他一律不要孩子动手,好多孩子的自理能力特别差,离开家长就不知道怎么办了。记得在80年代,一群中国孩子与日本孩子一起过夏令营,有一个项目类似今天的户外短途活动,中国孩子几乎没有任何自理能力,一路上都需要家长照应,而日本孩子就非常坚强,家长基本不管,最终中国孩子只有一个在家长的陪伴下到达目的地,而日本孩子几乎全部自己到达,多么可怕的事啊。国外很多孩子在高中阶段就开始背包客的生涯,而中国人到了成人以后都没有多少人愿意在假期担当背包客的角色。
  
    磨房提倡背包客,其实推崇的不是背包客这种行为的本身,而是提倡的一种自力更生、团结互助的精神。如果你就是想出去玩一玩,又不愿意自己操心,那跟旅游团可能是最好的选择。想在磨房组个队,省点钱也许是最基本的目的,也可能有多些人热闹的心思,人多费用也许能降下来,但旅行的乐趣能有几分还在?领队操心旅途上的种种事情,队员们不管事了,那还不如跟团去更好,领队毕竟不是专业导游,出了事也没人买单。旅行质量不好,被人黑了钱,回来找谁抱怨?磨房提供这个平台的目的是希望给大家交流经验,传播、共享信息,找志同道合的旅伴,不是找旅行团,也不是拉人拼队,更不是找朋友搞对象。
  
    也许有人会说“有时间的时候没有钱,有钱的时候没时间”,其实背包客的行径与是否有时间并没有直接关系。旅行毕竟是一种业余爱好,当然了,玩久了成精也可能成为职业,比如早年的江鱼儿之类的人物。
   
    我等平庸之辈,当以工作家庭为第一,有时间就出去,没时间就看别人出去玩过过眼福。但是也有一句话,时间就像是海绵中的水,挤一挤又有了。业余总会有时间出去玩,既然去玩,时间和金钱来之不易,都比较金贵,可不能铺张浪费,背包客的意义就体现出来了。
   
    走马观花,到此一游,时间可能是省下了,但能留下点什么能?几张照片,一点谈资罢了。记得以前有个高人说过,希望每次的旅行都能滋养着一年中其他的日子。
  
    不喜欢类似这样的话:“都市不是我的家,背包帐篷走天涯” ,狂妄而已!  
    整日里惦记着浪迹天涯,一味地追求自由,最多是得其形而未得其神,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先。
   
    潇洒如陶潜一般,可以不为“五斗米折腰”,每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又如何?还不是倚门而坐,翘首以望“白衣送酒”?  
  
    "背包客"上升到精神确实有点大,很有太祖“上纲上线”的遗风  
  
    可是关键不在于什么精神不精神的,在于一个参与的过程,态度决定一切,跟钱多钱少没有必然关系。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
   
    真正的得道者是不会在乎什么背包客的外在形式,穿着五颜六色,花里胡哨的服饰,满身精良装备,带着救世主般的心态去俯视贫困地区,只是炫耀而已。言必称“兄弟在XX地方的时候”,跟拿了“克来顿大学”文凭一样好笑。
   
    或者一味尊崇原始的、未开发的地方的民风民俗,到了顶礼膜拜,无以复加的地步,以为原始宗教就可以拯救现代人的信仰失落,那也是对当地人民的一种不公平,凭什么人家就要无私奉献啊?既然窗口打开了 ,进来的就不完全是新鲜空气,苍蝇也会跟着进来的。  
  
    或许有人说,背包客大约是不屑去成熟旅游区的,我看未必是这样,成熟的旅游区和未经过开发的地区不是主要问题,在于人心怎么看待。  
  
    以深入的心态去体验,烟花三月下扬州也会有不同的感受。“二十四桥明月夜”,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会说,这天下的月亮都一样啊,哪里有什么“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不就一个破桥,一池污水而已。有人的人可能就会从人文、历史等方面去探访,深入了解富春茶社的“大煮干丝”究竟跟其他的地方有什么不一样。扬州十日的遗址尚存否?琼花有什么魅力让隋炀帝兴修大运河来看?这盐商富甲天下到了什么地步?  
  
    如果以猎奇和高傲等等心态去怒江无人区,我看跟去成熟旅游区没什么区别,还不是山啊水啊之类的,还累的要命,没豪华空调车代步,没吃没喝的。  
  
    背包客只是一个外在的形式,它逃避不了什么东西,该面对的一样要去面对,生活、亲情、工作,等等,一个也不能少。当年西方的嬉皮士们,玩够了“革命”,腻味了背包客,厌烦了朋克和摇滚乐,最终还是回归主流社会,该工作的工作,该嫁娶自然都有了归属。
   
    老马们的一句话比较受用:“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幸福,全靠我们自己”,让什么所谓的组织者该去哪里去哪里,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旅行社的方式就是不适合磨房,不适合“背包客”!  
  
    抱歉,实在没有什么词汇可以贴切地形容自助旅行者,我也不想用”背包客“这个有一定炫耀性的词啊!  
   再多说一句废话,以前还经常以“驴子”、”驴友“等自称,自从成为时尚以后,再也不敢这么称呼了,就跟”小资“一样。 人与人并没有什么不一样,最终都不过是一堆黄土罢了。
  
    ”不要为明天忧虑,天上的飞鸟,不耕种也不收获,上天尚且要养活它;田野里的百合花,从不忧虑它能不能开花,是不是可以开得和其它一样美,但是它就自然的开花了,开得比所罗门皇冠上的珍珠还美。你呢,忧虑什么呢? 人比飞鸟和百合花贵重多了,上帝会弃你不顾吗?“
  
人啊!这尘世间又有多少难以割舍的东西呢?
  
    呵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都有道理,萨特说过,存在即是合理。鄙人的此篇文字,只希望能给同好者一点参考,断不敢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有砖头只管砸过来,有玉的朋友也亮出来,与大家共勉!
  
非常感谢大家的指正,本文也在更新中,纯属负日之暄,野老献曝,见笑了!
  
另外,看了好多跟贴,觉得断章取义是最不可取的,请不要行效盲人摸象之笑话!

老余 于 2006-05-04 15:37:08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4 19:4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快乐西北人 wrote:
    好东西!值得思考
    但所谓迷失首先得自问我们是否真正拥有了?如果说 花最少的钱,走最远的路,看别人难以看到的风景。。。就是背包客的什么精神,那是有些简单了。中国人开始背包走天涯的日子就是这一二十年的事,我们只是在这一次次的旅行中慢慢感知、探索着这种精神,说白了我们现在大多数人所了解的东西还相当于刚学会走路的孩子。精神是长期积累形成的一种潜意识,国外的背包客出现了一百多年,他们那种背包客精神的沉淀,也是经过了长期的积累而形成的,有时候见到一些国外的背包客装备远远没有我们的精良,弹药远远没有我们充足,但骨子里却总能透出一份让人佩服的自信,我想这就是其中的原因吧。老驴也好新驴也罢,我们今天的每一次经历不管是幼稚的还是成熟的都是搭建背包客精神的一块石子。可能几十年过去了,当那种精神渗透到我们骨子里的时候,所体现出来气质自然会有后来人为之追随。
    太早的谈论迷失可能会让我们固步自封,排斥他人。记得十几年前刚开始走户外的时候,还没有条件通过电脑、书籍等方式学习相关的经验,都是靠路上一个个的陌生人一点一滴的教导才慢慢懂得了一点点东西。现在参与户外的人越来越多渐渐变成了一种流行,自然就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需要去面对。大学刚毕业找工作的时候收到的最多回复就是说因为没有经验被人拒绝,结果为了找到工作就只好不断编造谎言。现在也经常看到一些贴子对新驴只是简单的拒绝缺乏帮助,那当这些新驴成为“老驴”时又会怎样去对待他们之后的新人。
     所以有时候感觉现在很多背包客的行为不是什么迷失,而是在背包的那一刻起就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做去哪里得到帮助,等到真正有机会出行的时候就会出现楼主所说的种种现象。具备有别于其它旅行方式的背包客精神,仅仅靠个别人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更多的人抱着无私的心态出来授业、解惑。背包客是需要自力更生,但更重要的是这个有共同认知集体里的相互帮助、指引。拿出自己的经验大家分享,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去感受并发觉旅行中的真正快乐,才会使背包客精神内涵真正丰富起来。
      

  
大师王国维对读书的“三个境界”,有一段精辟的比喻。第一个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层楼,望断天涯路。”第二个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个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我想对于户外、旅行等的认识大约也有三个阶段,返扑归真应该是最高境界了,共勉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4 19:51:25 | 显示全部楼层
说个故事: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 ,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溪,即便夜棹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曰 :‘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很多时候,旅行的意义大约也不过如此罢了。
老余 于 2006-04-13 14:10:48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4 20:3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晓 于 2012-5-4 20:42 编辑

罐头的旅行观
  
前几天有朋友告诉罐头说中大有人在饭堂外面募捐,说是要出本书讲讲自己作为第一个孤身徒步走长江的人的经历,还贴着些他照的像。据说那天还正下着雨。

罐头就问他打伞了没有。说是打了。罐头觉得这样气氛就不如没打伞来的煽情了。罐头又问他照的像跟罐头怎么比。朋友想了想说,没你的好。又问他是什么时候去的,从哪儿走起。九五年,朋友不怎么旅行记不住他是从哪里走起了。罐头忍不住笑了。**先生1980年就从姜古迪如冰川出发一个人走长江了,再往上数罐头相信肯定还有其他的无名人士走过那条路。当然那位募捐的人士可能走的是另外的路,那就不好说了。**先生说起那次徒步旅行时说,当时就是想去,就去了,也没想到通知记者什么的,所以也没压力,走到走不下去了,就回来了。那时年轻,现在可能就不会去了。**先生出了几本书了,有没有游记不太清楚,罐头在网上看到过他的小说《**》,笔力跟王小波先生有的一比。可惜在这边买不到他的书。  
  
1998年秋天罐头在大理古城的酒吧里喝酒,准备走了,见到酒吧的侍者留着一头长发,顺口问了一句,你是本地人吗?于是罐头认识了小军,就又要了啤酒接着喝。小军说他是河南人,离开家已经很多年了,走到一个地方觉得不错就住下来,感到厌倦了就开始下一段旅行。同坐的女孩羡慕不已,将潇洒浪漫自由等等词汇都堆在了小军的身上。小军说其实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想法,他只不过是去做了而已。选择这样的生活方式一样要为生活下去操心,到了一个地方,想要住下来,就要找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要找一个便宜而舒适的住处,还要存钱为下一次的旅行做准备。小军就那样淡淡地说着,没有一丝的江湖气,甚至没有了烟火气。他说他会做西餐,所以找工作还不算太难。罐头想,那些漂泊生活中的风风雨雨呢,那些冷暖自知的日子里的喜悦和伤感呢,是不曾有过,还是已不习惯提起。小军就那样,一个话题结束了,就静静地喝啤酒,淡淡的。  
  
突然想起一件事,当年张楚流落北京时时有个蒙古族的朋友经常接济他,那位朋友还给了张楚一句话,你是个男人,就应该养活得起自己。

1999年秋天,丽江古城青年旅馆的屋檐下,张老师说:一个秋天就这样过去了,太可惜了。张老师不是老师,是川报的记者,小马这样叫他,我也就有样学样了。小马早几天认识他,他们是在去德钦的车上认识的。那天从下午三点多到晚上两点,张老师拉着罐头和不喝白酒的小马喝了斤半白酒和八瓶啤酒,罐头终于喝高了。张老师本来是去稻城拍秋景的,夜宿理塘,出现高原反应,要送医院治理。后来车又坏了,于是退回成都。休养了几天后张老师闲不住了,就一个人背着包去了德钦。他说别人也问他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子了,还一个人背着包到处跑为个啥,张老师说他觉得一个秋天就这样过去了,太可惜了。罐头真的希望自己五十多岁时还能有这样的热情,说出这样的话来。那天小马念念叨叨的一句话是:与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第二天罐头在宿醉中去了中甸,第三天一早张老师去了大理,晚上小马去昆明。  

还是99年,罐头在虎跳峡山白脸旅店看到留言册上一篇署名“一名老地质工作者”的文章。讲述了为修虎跳的路所付出的代价,青春和生命的代价。

后面他敬告旅行的人们:---------你们来到这里不是开拓者也不是探险者,你们走的路不是因为人走的多了而有的,而是别人修好了你们才来走。峡谷对面的崖壁你们敢走吗?我们曾经走过。所以你们来到这里,不要带走什么,除了记忆,不要留下什么,除了脚印--------  
  
罐头的旅行观就是基于上面的这些人和事,以及旅途中如雨缤纷无法诉著文字的点滴细节建立起来的。
  
罐头以为选择短暂旅行还是放逐的生活或是就在这溽热喧哗的城市里生活终老,都是个人生活方式的一种选择,只要没防碍别人自己又活得舒坦就行了。大可以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来看这件事。没必要因为一己的选择做深沉状做思考状甚至做救世主状。  
  
前些日子见一贴,好象说是想足迹遍布中国的山山水水,众友纷纷回贴大赞勇气可嘉,
  
罐头手痒也回了一贴,建议他买个袖珍版的中国地图踩两脚算了。可能是太刻薄了点,打击了人的积极性,结果把信给退回来了。但罐头依然认为这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无法实现。切先不说它的可行性,其实何必一定要走遍中国的山水呢?走遍了又如何呢?余纯舜的地图上也只是标了几条曲折的路线,没见说什么遍足的话,而他曾背负了多少世俗所赋予的幻想和压力。  
  
友人告诉罐头,坐车路过永胜县时见一老外光着膀子坐在一农户房顶上晒太阳,旁边支一画架,觉得这厮倒有点意思。
  
罐头一直以为旅行,行的是身,旅的是心。
  
大多数人的旅行毕竟不是专业的探险和科考,胜负心太重了恐怕会失却很多旅行中的乐趣。
  
而象雅鲁藏布江的考察活动,其实是很多目的和心态下操作出来的一件复杂的活动,很多东西都被那膨胀的英雄气概所掩盖了。
  
长漂时也发生过同时漂流的两支队伍争强好胜而付出了血和生命的代价的事情。胜负心太重,失了平常心,恐怕也会离科学和自由都越来越远吧。
  
至于出游记摄影册什么的,那应该是有些专业水准的事,中国的林业资源已经捉襟见肘了,只是记些流水帐的话,在网上发了图个共享也就罢了。  
  
这种平常心还应该表现在对待旅行中见到风土人情时的态度上。有一次一位大姐级的女DJ说起她在新疆时的经历。
  
当时她在伊犁,深深的被那里风景所打动。当跟当地人交流时她发现竟然有很多的年轻人想离开那里,去外面看看。她说她好羡慕他们可以生长在那么风景如画的地方,她几乎都不想走了,她不明白当地人怎么会舍得离开。那一分矫情隔着电波和空气都散发着一股子犬儒的腐臭味。
  
罐头以为到了还保留着较原始的生活方式的地区,没必要以文明自居,更没必要妄自菲薄,将原始当成神像顶礼膜拜。特别是面对当地的宗教时,不要就匍匐在地,以为它就是解决烦嚣俗世里万般烦恼的苦口良药。
  
宗教终归是因为人类的软弱而产生的,靠它我们是无法找到出口的。人类发展到今天,自然有其道理。
  
我们所要考虑的应该是如何建立一个多元化的发展目标,如何兼顾环保,和谐,公平和平衡的目标,而不是只考虑财富的积累和速度的提高,更不是向后退。上贤柏拉图就说过:人类走出了山洞,就再也回不去了。  
  
说了这么多,还是没能说出罐头自己的旅行观。
  
回到1999年的那个落雨的屋檐下吧,罐头跟张老师和小马说:感觉上是每次的旅行营养着一年中的其它日子。
  
说完罐头就踩着吱嘎作响的楼梯上楼睡觉了。
大川 于 2002-05-10 13:28:20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4 22: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晓 于 2012-5-4 22:27 编辑

生命的警示
  
户外运动带给我们什么?
---- 写在“5.19山难”周月
  
    今天是2002年6月19日星期三,一个很普通的日子,但一个月前的今天,发生了一件震惊深圳、轰动全国的意外事件:我的两位好兄弟----鲤鱼、蛋白质,在深圳南澳半岛的马料河参加户外运动时,突遇山洪爆发而不幸遇难。关于“5.19山难”事件本身,各方面已经说的太多了,我不想再多说什么了,只是想两个年轻鲜活的生命走了,留给了我们什么?我们从该事件中能领悟什么?
  
一、我们为什么登山?
    以登山为代表的现代户外运动,在中国流行也不过是短短几年的时间,“我们为什么去野外?”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参加户外运动的人们。究竟有什么东西吸引着人们去野外?坊间通俗的说法认为户外运动是“自找苦吃”。确实,户外运动又苦又累,还有危险,有人说:“户外运动是一种承受磨难的艺术!”在欧美等现代户外运动的发祥地,登山等户外运动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曾经有人问著名的登山者马洛里为什么要登山,他说:“因为它在那儿!”深圳一个山友说:“生活里有太多我们不喜欢却又不得不做的事,而登山是我唯一喜欢而又有能力去做的事。”简单而纯粹的理由!
     
    大卫•罗伯特在《犹豫时刻》里的精辟论述给我们解释了攀登的意义:“攀登的魅力有多大取决于它对人际关系的简化、对友谊的减弱和对合作的增强,以及人与第三者(山脉、挑战)之间的关系对人际关系本身的取代。在具有神秘魅力的探险后面呈现出的坚韧不拔和无拘无束的流浪生活是对我们天生的舒适和安逸的解药。它预示着一种对衰老、他人的虚弱、人际间的责任、各种各样的弱点及缓慢而乏味的生活过程的带有青春年少式的拒绝……。一流攀登者……会被深深打动,甚至会流泪;但只为那些死得其所的殉难者。一种相似的令人震惊的冷峻也曾出现在布尔、约翰•哈林、伯那地、伯宁顿以及哈斯顿的文章中:驾驭一切的冷峻。也许这正是极限攀登的意义所在:用哈斯顿的话说,就是当你到达某一高度时,"如果困难出现,就要战斗到底。如果你训练有素,你将生还;若非如此,大自然将把你收为已有"。”  

有一句广告词说:“改变你的生活方式”, 参与户外运动是改变现有生活方式的一种办法,人们参加户外运动的目的有很多种,有锻炼身体、交友、体验山野情趣、失意排遣心情、释放压力,还有做秀,总之很多都能成为参加户外运动的理由。不同水平的人,参加活动的层次可以不一样,从郊外短途徒步到高海拔的雪山攀登,不管什么理由,不论体能状况(除非有先天不适合参加户外运动的问题),只要是热爱山野,大家就走到一起来了。户外运动,其实质是对人的价值的肯定、对人的自信与尊重的肯定和对一切束缚的挑战。要想解放心灵吗?要想寻回自己吗?到山里去!在那里,在无私透明的大自然面前,人才第一次感到挣脱一切的喜悦,才第一次感到自己这样伟大。
  
    “5.19山难”之后,来自各方面的言论中的一种说法认为:“户外运动太危险,为了安全起见,大家还是少出门为好,最好是不出门”。任何事情都会有危险,危险分客观和主观,主观的危险我们可以尽量去克服,客观已知的危险,尽量去避开和控制,比如乘飞机,大家都知道有失事的危险,难道因为有危险就不坐飞机了吗?难道因为一二次的户外运动意外事故就不再出门?“因噎废食“永远不可取,世界上的危险无处不有,安全与危险实际上只有一线之隔,户外运动时安全与危险始终同在,户外运动本身就是一种控制风险的艺术,只要我们始终有安全意识存在,时时刻刻不忘“达摩克利斯之剑”,出行前做好各种准备,我们就能把危险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A•阿尔瓦雷斯曾说过说:“对于登山者来说,环境越令人难以置信,要求越苛刻,当他们稍后享受压力过后的轻松时,他们的血液就会流动得更加酣畅。危险只能锻炼登山者的认识水平和控制能力。也许这就是所有冒险运动的理性所在:为了清除你脑海中的凡人琐事,你有意识地增大努力工作和集中精力的赌注。这是生活的翻版,但有一点不同:在你的日常生活中,错误可以得到纠正,妥协可以弥补过失,但在这个特定时间里,你的行为将生死攸关。”
  
    准备好了吗?出门吧,到野外去,记得你永远是自然的一部分。

二、户外运动的现实意义
    近一段时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了户外运动的行列,为这项运动带了新的活力,但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个问题:“如何处理户外运动与生活及工作的关系?”。新入行者在参加了一两次活动以后,有的永远不再出来活动了,有的偶尔再为之,有的则狂热地爱上了这项运动,甚至把户外运动当成了生活中第一位的事,上班、生活都被放到一边去了。对于放弃了户外运动者,我不说什么,每个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户外运动也许只是他们点缀生活的一抹颜色而已。在这里,只是想对户外运动的爱好者们说几句,除了职业登山家、职业的户外运动工作人员和极少数的户外运动发烧友,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户外运动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户外运动不是生活的全部。大家需要摆正户外运动的位置:生活、工作第一,登山等户外运动第二。人在现实中扮演着多种角色,首先是社会的公民,再是公司的员工,然后是家庭的一员,最后才是户外运动爱好者。
  
    今年的春节前,我参加了国家登山队的冬季攀冰及登山技术训练,冬训结束后,临近春节,大家归心似箭,纷纷做鸟兽状。我因为一些原因,要到大年三十晚上才能回去,偌大一个国家登山队怀柔训练基地,除了几个工作人员以外只剩下我一个人。大年二十九那天晚上,给我们上课训练的国家登山队罗申总教练及夫人邀请国家登山队教练孙斌、赵凯、张青以及我一起吃饭,期间说起了很多与登山有关的事,有一件事给我印象特别深,国家队的教练和队员们似乎有一个共同的现象:“怕老婆”。作为一个攀登过包括世界最高峰在内的很多高山的职业登山家,罗教练说,事业上成绩斐然,但觉得最对不起的就是家人,一年到头在外面,连续多少个春节都是在山里过的。每当五一、国庆、暑假、春节等节假日,大家都在陪家人的时候,登山者却在山里,因为这时候往往是攀登的最佳季节。攀登雪山是似乎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运动,既然去攀登雪山,还有什么好害怕的?其实“怕老婆”只是外表,里面却透着对家人的愧疚,罗教练说,每当下山了,大家总是抢着干活,要出发去攀登前,一定要把家里的累活、重活都要干完,平时回来了,不管什么事就顺着妻子一些,家里的事尽量多做。像罗申总教练这样的职业登山家,登山是终生的职业,社会责任、工作、生活的位置和我们普通的爱好者是不一样,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是要出成绩,这时候,家庭就只能放在第二位了,但始终要去做一些补偿,所以就有了“怕老婆”一说,其实这里面透着对妻子和家庭的爱!

相对于职业登山家,我们这些普通的户外运动爱好者,生活、工作、户外运动的位置一定要把握好。记得鲤鱼生前有一次私下里说,原话我已经记不清楚了,大意说他要潜水了,要回归平和,去挣钱、谈恋爱,好好工作,买上房子,把母亲接到深圳来,让她过上好日子,可是鲤鱼的愿望现在是永远不能完成了,鲤鱼用生命在给我们做了一个警示:“毕竟户外运动是我们的业务爱好,不能本末倒置!”去年我去年穿越乳源大峡谷时,曾想邀请蛋白质一起去,可他说不能一起去,记得他对我说了一番话:“钱是身外之物,但有时候没钱真的不行。所以我回到深圳上班,我不能放弃目前的这份高薪,我需要钱去做很多事情,最近要好好工作。” 一个真正的理智的户外运动爱好者,摆正业余爱好的位置是成熟的表现。
  
    在山野里,我也曾认识一些以户外运动为职业的 “户外运动资深人士”,他们看来是把户外运动当作第一位的事。记得有人跟我说过,要不是为了带队挣钱,我才懒得出去呢,在家里呆着多好,到野外去又脏又累,重复的线路天天跑,烦都烦死了。或许实际上他们的爱好并不是户外运动,只是因为生存的需要而选择了户外运动,业余爱好者们不要把职业与爱好等同了,似乎职业户外运动人士经常在山野里奔走,是一件多么浪漫的事,实际上职业户外运动人士也同样有很多无奈,大家是否能去做一个换位思考呢?

三、我们如何更好地去面对户外运动?
    目前户外运动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户外运动能给人带来愉悦,但户外动动毕竟是有一定危险的运动,它也会给人带来痛苦。
     
      按照现代安全理论,危险是指人们受到威胁受到伤害的状态,而安全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安全是没有超过限度的危险,安全仅是一种心理上的感受。危险是绝对的,安全是相对的。

根据美国安全专家海因里希链锁论,人们总结出了预防事故的3E原则:  
1.工程技术:在户外运动中我们可以依靠更好的装备来提高安全系数。
2.教育:必须认真学习安全常识,掌握辨识危险规避危险的能力。
3.强制:借助规则来约束人们的不安全行为,该坚持的安全原则必须要坚持。

  根据3E原则,我们对户外运动的安全提出一些建议:
1、更多地提高自身的能力,加强体能锻炼,良好的体能是安全的基本保障,除非先天因素,否则体能是可以锻炼出来的;
2、完善必要的装备,熟练使用它们,但不要因为手握精良装备而带来虚假的安全感;
3、认真学习户外运动知识,提高户外运动的经验,丰富的知识和良好的经验会带来更多的安全保障。;
4、2000年玉珠峰山难以后,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高海拔山峰攀登管理规定”,深圳“5.19山难”以后,据说深圳市已经准备学习美国和香港的经验,建立21个“郊野公园”,改善登山条件,建设必要的安全设施,降低户外运动的风险;
5、学习美国和香港的经验,营造户外运动良好的大环境,强化Z*F管理,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把户外运动的安全教育及管理纳入Z*F职能,普及户外运动教育和指导,规范行业管理,甚至可以采取法律手段来控制户外运动的风险,制订相关的法律法规。在美国,户外徒步露营是童子军的必修科目,国内在这方面已经大大落后了,不过据说国家教育部门拟在高校体育课中将徒步露营列为正式课程;
6、最后要说的是:“安全出行,警钟长鸣!”
  
    安全与风险本身就是一对孪生姐妹,大家耳闻目睹了不少的户外意外事故,我们应该尽可能避免户外意外事故的发生,不能仅仅因为几次事故就排斥户外运动本身,因为户外运动本身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借用交通部门最常用的一句话,让我们“高高兴兴出门去,平平安安回家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8 16:5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准备不足的穿越,就算成功也不值得炫耀_给徒步穿越降温

本帖最后由 湖北阿乐 于 2011-10-20 09:31 编辑


    时下最流行的“驴行”内容,好象就是徒步穿越了。龙眼、鳌太、洛克、墨脱、夏特、狼C、乌孙。。。。。越是极限,想去挑战一下自己的人越是多。穿越的足迹遍及全国。“失踪”的消息也接连不断。有实力的,没实力的,有准备的,没准备的,商业的,AA的,都在前赴后继的往大山深处走。一片乱象中,运气不好的,当然就成新闻了。
    这种乱象如果继续蔓延,“成新闻”是必然的,没“成新闻”是侥幸。

    如果你、你的领队、你的团队可能有以下情况出现,请你不要贸然出行。

  
    不会用等高线图加指北针找路,也不会利用别人的GPS航迹,带个GPS在路上做摆设,一路上迷路无数回。
    没有团队意思,领队无权威,一支队伍行走过程中,分成前后无法照应的若干个体。
    队伍中拉帮结派,分地域,分俱乐部,分男女,分关系亲疏。
    除了能走路,什么户外救援技术都不懂,基本野外生存技巧也不知道。
    过河没保护,或者手拉绳子过河,遇到过河,队员就心惊肉跳。
    摄入食物不合理,导致体能下降。食品不足,一路上找牧民讨粮食。有队员一路上靠吃干粮喝冷水度日。
    没上过高海拔,也很少重装徒步,就想到所谓的“强驴”线上去一夜速成。
    临时纠合队伍,路线了解不多,装备准备不足,人员了解不够。
    商业队对组团队员素质要求不多,交钱就可以入团。
    强迫女队员与男队员一样负重。不关心女队员的生理周期。
   
     不出事是你个人的事,出了事就是整个户外的事,不见近期社会对所谓“驴友”的指责么?不见有些路线有人借出过事故,圈地收费么?所以,请出行的所谓“驴友”,出行前对自己、对团队,对装备、对体能、对技术,对路线、对季节做全面考量。多做准备、慎重出行。
    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准备不足的穿越,就算成功也不值得炫耀!

~~~~~~~~~~~~~~~~~~~~~~~~~~~~~~~~~~~~~~~~~~~~~~
道理是明白,但什么样就叫准备足了呢?
就像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人在出发前应该是都认为准备足了的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