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 库布齐沙漠露营活动
  • 2023年5月13-14日 杜鹃花露营
  • 2022年五一假期--贵州秘境-
  • 2023年6月17端午节哈巴雪山
  • 2023年3月25日 春季京西古道登山赏花活动
  • 2014年9月 阿里大北线活动照片
楼主: 小晓

[登山] 【转自懵懂野叟】新驴野叟户外乱弹—有关户外的技术、经验、文化、商业等交流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4 23: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页面停留一下,先去洗漱,回来看,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5 17:0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晓 于 2012-4-5 17:03 编辑

关于《新驴野叟户外乱弹之54:安全是一种习惯》,我不知道我说明白了么?

    当我们将安全规程当成一种习惯的时候,我们便不再管这些规程有没有意义,而自觉不自觉地去遵守。

    比如某人说,我有个习惯,一进工地就得戴上安全帽,坐下病了,不戴就觉得不得劲儿。在这时候,他不必管现在工地是否有人在施工。如果他理性的去评估的话,他可能觉得现在还不是上班时间,上面也没有人施工,不戴安全帽也没事儿。但当他成为一种习惯的话,他不必事前事后去考量是否对错的问题了,他习惯带着安全帽进入工地。

    再比如说,有人攀岩前总有个习惯,必须先理一遍绳子,你不必对他说:新绳子你还得瑟啥啊……我在这做保护你有啥不放心的……。呵呵,你别管他,他坐下病了,他就这习惯,必须先自己理一遍绳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1 20:5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晓 于 2012-4-12 22:49 编辑

新驴野叟户外乱弹之55:户外与山火

    这个问题在我看来原本不是什么问题的,但最近市里召开了关于户外防火的专题会议,说明在ZF眼里是把山火与驴友高度联系起来的,所以把这个话题提上来,一方面对驴友警示一下,一方面也为驴友辩解一下。

    防火:

    我把山火分为三种:纵火、野火、失火。

    纵火的情况与驴友无关,他跑到山里放火的过程不叫驴行,叫犯罪预备。野火是指自燃、雷电等非人类行为引发的火灾,在山火中占得比例微乎其微,也与驴友无关。失火则是人们用火不当,致使火情失去控制。我们主要弹这种情况。

    绝大多数山林火灾是由人为原因的失火造成的,说绝大多数还不确切,应该说除极个别的个案外几乎所有山火都属于失火。那么失火与驴友有关系么?仅仅想当然的去看,既然驴行增加了人们在山林中活动的频度,至少可以说它增加了隐患,从这个意义上说,有司在这方面所表示的某种担心也是可以理解的。

    依我看,驴友纵情山林的时候,有三种情况值得在这里强调:吸烟、油汽炉、遗弃物品。

    吸烟有着最高级别的风险度,我是烟客,但我看到别的驴友吸烟的时候,却一直很担心,担心他们大意,担心他们没我这么小心。我是用两种办法处理烟头,或者将烟头熄灭后带回,或者用三重措施做防护:碾碎烟头(以免积聚热量),一口水(彻底绝火),再压上块小石头(物理隔绝)。

    驴友使用油汽炉引发山火的可能性极低极低,除非油炉燃烧时爆裂,时值大风干草,再加上当事人吊儿郎当。但这样的情况在世界驴行史上还没有过先例。

    遗弃物品也会成为隐患么?一切皆有可能。据说国外曾有过游客遗弃的没喝完的矿泉水瓶以透镜原理聚光引发火灾的情况。那么举一反三,从理论上假设,如果某一天有人把花镜丢在山上的话,是不是也有这种隐患呢?

    其实,驴友这个族群本身就是环保主义者,就我所参加过的几个俱乐部的活动来看,每次出行,领队在提示环保的时候几乎都会强调预防山火的问题,历史上也确实未发生过驴友的驴行引发火灾的情况。所以说,在ZF的防火部门的眼里大可不必把驴友的驴行就看成是进山放火的,还组织人满山上抓驴。ZF不妨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他们游荡在山林之中,从而多了很多山林义务防火员,正是他们在山林里的巡游,才能更早发现火情,他们是周末来到山林里的一只防火灭火的生力军。别笑,我可是认真的;同一个问题,关键是你怎么去认识它,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灭火与逃生:

    越早越好,是灭火的最重要的原则。过火的速度不及风速,因此最早并不是你先看到火焰,而是你先闻到烟味。而当你闻到草木燃烧的特殊烟味的时候,也说明你正处身于下风方向,也意味着危险。

    第一,先判断火势,先将自己置于安全地境。逃生的方向有两个原则:一,火顺风走,因此你必须勇敢的逆向冲过火的锋面,用冲锋衣的帽子包住头,迎火冲过去;二,焰往上烧,因此最好往山下撤。

    第二,报警。立刻打电话报警,即使你觉得你能扑灭的话,最好也要报警,因为死灰复燃的教训太多了,也许你们看似已经扑灭了山火,下山找防火部门邀功庆功的时候,山火又已经熊熊燎原了。

    第三,拿什么去灭火是个很纠结的问题,以我小时候放火的经验来看(我们那时候没有电视、电脑、手机,到山上放火烧荒便成了一件很刺激的事情了),你那冲锋衣就是不错的扑火工具(我们那时候是带一个扫把)。这需要你临场权衡一下,毕竟冲锋衣很贵的,但如果确有必要你就脱下来吧。

    第四,当然,火势很大的话,那就不是你能救了的,保全你自己的安全是最重要的。道孚草原火灾时,一阵大风将余烬重新点燃,一分钟内二十多个年轻的生命葬身火海,再一次告诉了世人所谓水火无情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
第一次正经扎营拉练就碰到了山火,回来就看到乱弹的这一篇,真是及时雨。

反省:

1、虽然自认为胆子很小,自认为很注意安全第一了,但当时刚看见两个山头之外的轻烟时,首先的自我评估结果是:隔着两个山头,应该没事。当轻烟变为黄烟,听到领队们在商议要放弃扎营,重装尽快连夜摸黑下山时,我还想是不是有点太谨慎了。但一会儿后,山火已经从山沟烧到山顶,看见山顶上的大火苗,真的是有些傻眼。 -----这就是由于缺乏经验,“有一点不妥当就下撤”的安全习惯是解决类似情况的有效手段之一。要尊重别人的经验。

2、因为我们报了火警,所以百花山景区这边派防火员连夜上山巡山,与半山腰扎营的我们碰上了,不让我们用火,因此大家的晚饭刚开了个头就草草收场,很多人还没吃上饭,热闹的场面戈然而止。累了一天带了很多好吃的,没能好好吃上热乎乎的一顿,很是愤愤不平。现在想来,当时的情况,能够扎营休息就很好了,还一门心思想着玩和热闹,心态确实有些偏颇。

3、虽然看了天气预报,知道周日有3-4级风,但早上的大风仍超出了我的想象;周六还是春天,周日就似乎回到了冬天;对于山野、天气、动植物等自然环境,经验仍然太少太少,之前基本都是浮光掠影的匆匆过客,并没有认识它,更勿论了解它。扎营,意味着什么,有时间还是应该多想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2 22: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晓 于 2012-4-12 22:58 编辑

新驴野叟户外乱之56:从“马哈瑞希效应”看《乱弹》的点击率

  ——复“幽幽”驴友。

    《乱弹》所发的几个网站,点击率差距很大。我当然知道并不是所有的驴友从天性上来说都属于理性型的;何况看了《乱弹》未必就能保证不出事儿。

    纵观国内户外论坛,属于学术性探讨的帖子微乎其微。我想,如果一个属于理性的驴友的话,他至少会点开《乱弹》,尽管他未必同意《乱弹》的观点(比如说,作为一个老驴,他对户外的认识已经远远超越《乱弹》了),但是无论他接受与否,面对严肃性的帖子,他总会点开,从而也提高一个点击率。

    我发现,在线人数差不多的网站间《乱弹》的点击率差距很大,高者上万,低者两千,更低者几乎没人点击,这一点引起了我的兴趣。

    那么《乱弹》的点击率应该是多少才合适呢?呵呵,我真不知道,而且也没有精力去做精确地研究,但我想到了“马哈瑞希效应”。

    马哈瑞希效应告诉我们:要使内在驴行经验映射到周围的驴友团队需要的最少人数是百分之一总人口的平方根。这是启动效应的基础人数,当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其效果越明显。这句话很听起来很别扭,大体意思是说:群体中理性的、严肃的驴友达到百分之几的话,则能带动整个团队保持理性。

    马哈瑞希效应是建立在严格的科学实验的基础上的实证经验,按照它的理论,一个注册会员上万人的论坛,对有价值的帖子应该在三天内达到上百的点击率。当然,当然这里有个前提,它是指那些值得驴友点开的帖子,而未必是我这个新驴的《乱弹》。

    马哈瑞希效应告诉我们,当你的会员至少能有1%的驴友去关心严肃的户外话题的话,在他们的“映射”下,将能促使整个的团队有效地减少犯错误的机会。不过我注意到,马哈瑞希效应是基于样本量很大的、社会性的对象所做的研究,对于户外俱乐部的驴友来说,他的理论或许应在这里做某种修正:

    借鉴他的思想,我们可以这么认为:在一个户外圈子里,那些有着严肃户外态度的驴友能够成为一个价值核心,当这个核心有着相当的人数的话,他们的价值观念将能影响到这个圈子的户外文化特征,这种文化特征作为一个基因,最终能促使整个圈子的活动不会超越理性的范畴。

    从这个意义上说,自游兵要求其所有领队都应该去“点击”《乱弹》也应该是有道理的,那些骨干最终将能定义整个团队的户外文化。

~~~~~~~~~~~~~~~~~~~~~~~~~·~~~~~~~~~~~~~~~~~~~~~~~~~~~~~~~~~~
哈哈,这是涉及网站或者论坛文化建设方面的话题了,这个很深,可谈的很多,期待。

马哈瑞希效应表示了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对整体的重要性,每个人的所思所做所为都很有实际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2 23:02:14 | 显示全部楼层
MARK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8 22:5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晓 于 2012-4-18 22:53 编辑

新驴野叟户外乱弹之57:户外与山洪

    去年走北坪那段峡谷时与自由风驴友谈过山洪的问题,《乱弹之55》弹到水火无情,世界最大的人类技术灾难不是切尔诺贝利,而是与水有关,发生在1975年的驻马店;迄今中国最大的户外灾难也不是记录在高海拔雪峰,也是与水有关,发生在2009年的重庆。以至于有些热衷于挑战山水的“强驴”都略有忌惮地说——欺山不欺水。

    山的问题是静态的,而水的问题发生时则是动态的,特别是山洪,又特别是峡谷。潭獐峡、炉西峡、内朝峡都在驴友面前狂暴地肆虐过,并留下了驴友的悲哀。

    山洪过峡谷的场景不可言状,驴友几乎无法躲避它,所以最好的办法是退避三舍,它在那里,咱在这里,彼此不相遭遇。也就是说,当预见到将有降雨的时候应像《乱弹之2》说过的那样躲开行洪道。这里说的是降雨,而不管大雨、小雨,因为过洪量除了跟降水量有关之外,还跟汇水区有关,站在一处峡谷里,你所能看到的山坡扇面仅仅是直接汇水面,而汇洪的过程要比你直观看到的复杂得多。

    比如说,当炉西峡的汇水区降水量仅仅10mm的时候,峡谷水位就能上涨1米,够邪乎吧?当雨水汇集,行洪而下时,往往意味着山洪暴涨,炉西峡上海驴友遇难时,每10秒钟洪水暴涨1米。你体会一下十秒是什么概念,那几乎是在你还犹豫着该往哪躲避的时候,已经避之不及了,够邪乎吧?

    在淄博,南部山区虽然没有不断流的溪谷,但峡谷中那些卵形的巨石告诉我们,雨季到来时,那里的山洪也足以吞噬一切了。今年回老家扫墓时,我面对祖宅后面的一条河沟自言自语,这要逢大水慢坡怎么办,老人们说,日本人在的时候发过大水,冲走了好多人呢,我跟他们说史料记载过那应是1934年,仅仅一个小时的大雨,溺亡上千人。这说明哪怕在淄博这样一个风调雨顺的地方,也要防患山洪,孝妇河上游通常每十年左右一个会周期性的出现一大一下两次洪水。

    山洪来的时候,锋面那道水墙排山倒海,在它面前神马都是浮云,以前看史料,驻马店事件时水墙有一二十米高,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最近看到一个驴友说他们溯溪时遇山洪,5秒形成10米高的水墙,10秒扇形慢坡,15秒就冲到他们原来站的位置,我觉得10米的水墙有点夸张,可能被当时的场景震惊了,但洪峰从他们发现到抵达仅仅15秒的时间,确实够骇人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4 06:2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晓 于 2012-4-24 06:31 编辑

http://bbs.8264.com/thread-1058795-35-2.html

就下面这段视频,我给一个驴友的回帖转过来。

仔细研究这段视频,我觉得那五位遇险者,有三位逃生的概率100%,剩下那两位女性逃生的概率也近一半;但是他们最终谁都没能逃脱噩运。

    他们谁都有一线逃命的机会,他们谁都没有从容的时间,这一点与潭獐峡、炉西峡、内朝峡事件很相似。

    第一,黑衫女当时并不是惊呆了,而是风险意识不够,洪峰到来时她居然还在玩水呢;
    第二,半裤男也属于风险意识不够,完全意识不到大难临头,洪峰到来时还在叉着腰享受那种清凉的时刻;
    第三,白衫女和花衫女属于不能对危机做出快速反映者,那时只有在第一时间以一种赌命的思想,沿偏上游20°左右的夹角向河岸死命地挣脱,才有可能活命;
    第四,长裤男的情况很复杂,一方面他风险意识不够,一方面他回身帮扶花衫女的这种做法包涵了我们所争议的阿尔卑斯法则。

    户外运动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即所谓“照顾好你自己”,我曾用很大的精力向你灌输这一原则,甚至争吵。但不可否认有时候也是需要自1式救援的,这一点并不难理解,试想:如果亲如父子、生死朋友能完全见死不救么?

    我曾答应一位驴友就自)杀是救援与阿尔卑斯法则的辩证关系专题弹弹,但快半年了始终没法动笔,因为我知道至少你认识上不能接受。

~~~~~~~~~~~~~~~~~~~~~~~~~~~~~~~~

这是沉重的话题,耐心等待酝酿后的落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9 13: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驴野叟户外乱弹之58:“徒步节”与“旅游节”




    “5.8”,是世界徒步日;“5.19”,是中国旅游节。小弹一篇,纪念这两个与驴友有关的节日吧。

    今天是世界徒步日,但因中国价值观的局限使它还无法真正融入国际社会,所以这个节日无论在国民还是驴友中都鲜为人知。“5.8”世界徒步日发起于1968年,旨在鼓励人们亲近自然,热爱运动,健康生活。一向喜欢搞“特色”的中国,却愣是有人想占用好不容易起源于中国的“11.11 ”光棍节作为徒步日,呵呵。

    下个周末,“5.19”是中国的旅游节,这个时间源自于《徐霞客游记》的开篇日,后来徐霞客的家乡积极倡议,把它作为了中国的旅游节。

    这俩节日恰在同一个月里,就让我们借此来弹弹“徒步-旅游”吧。徒步旅行这种事,可能国人恐怕最早见之于八十年代初的318国道,那时候起你偶尔会看到有大鼻子的老外背着超级大的背包“脑子有病一样”行走在川藏公路上,后来这种病也慢慢传染给了国人,于是在今天几乎到处也能看到小鼻子的国人也背起了超级大的背包行走在中国大地上。

    徒步旅行,在中国还刚刚兴起,这项运动开展得较成熟的国家往往都有一些社会性的配套软硬件:

    比如说“国际青旅”(Hostelling International),国际青旅最初并不是为了商业性,而是为了鼓励年轻人走出家门。

    比如说“沙发客”(Couchsurfing),倡导腾出家里的沙发为旅行者提供免费留宿。

    比如说“大拇指搭顺车”,在除中国以外的任何国家,你只要在路边竖起大拇指,就相当于对过路车说“嘿嘿,你懂的”。

    很高兴的看到,中国徒步旅行的先驱们也上路了,这几年他们正很艰难地跋涉在大路上。今年春节就有很多人采用“步行+搭车”的方式回家过年,不仅仅是为了省钱,而是想尝试一种不一样的生活。有个拿着二百元钱要从深圳回东北的“步行+搭车”的朋友,我就曾用QQ与他联系,乐意过境时给予食宿方便。相信将来中国逐步演进成为正常的社会之后,这种旅行方式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而我们今天的所谓驴友,应该成为倡导者、和推动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9 13: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驴野叟户外乱弹之59:营地




    一、露营的营地:

    营地的选择,我们将安全置于首要因素,将方便舒适作为次要因素:

    1、避开行洪道。行洪道通常很好判断,无论何种岩石,在水的冲切下都会形成鹅卵形外表,所以当看到有规则的鹅卵形石头分布的话,那就可能是行洪道。同样也要注意塌方、滚石、落石、滑坡等地质灾害。

    2、避开兽道。因为营地最好近水源,这就要求尽量不要占用野兽饮水的通道。兽道也不难识别,除了足印、粪便外,有明显踩踏、无荆棘丛生等都可能是兽道的特征。

    3、避开接闪物。在有雷电隐患的天气里,要考虑山尖、大树等接闪物的危险。

    4、视野开阔。视野开阔这一点主要是为了防歹人在遮蔽物的掩护下陡升接近营地的胆量。

    5、宿营时不要将食物乱丢、乱放,因为有可能引来动物,半夜三更哪怕是小动物的光顾,其异常的动静都有可能让你神经质。

    6、最好在营地做防蛇虫的措施,多数昆虫一定程度上会回避草木灰,但对蛇来说无效,蛇对于雄黄、雌黄、烟油比较厌恶。

    7、近水源。一般距离水源数百米之内扎营,我们不会有太远的感觉。

    8、防风。能找到背风的地方当然更好,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要考虑用石头、树干等加固帐篷。

    9、平整一下营地,避免尖锐的石子硌伤帐底;预见到可能有雨的话,还应该挖排水渠。

    10、账位宜有序、聚集,而不宜无序、分散,宿营者应该闭着眼睛都能指认所有的街坊邻居;帐门最好指向逃生的方位。

    11、坚壁清野,要将所有的物品拿进帐内。

    12、当天色已晚,不能确切判断前方是否适合扎营时,绝对要尽早做出决定,开始寻找营地。

    二、单日活动的营地

    即使单日活动,中午总要选个营地吃饭、休息。

    首先,决定午餐营地时不可太晚。拿我来说,我平时在早上7:30-8:00间吃早餐,可户外活动时早餐时间却一般提前到6:00。而单日活动往往都存在推迟午餐时间的现象,有一次接近中午时我要求前队在12点左右寻找适当营地,然后把队伍勒住,但有驴友却问怎么这么早就吃饭?户外、爬山不都是两点左右吃饭吗?呵呵,看来“提早到六点吃早饭、推迟到十四点吃午饭”都快已经成为他的一种户外习惯了。如果驻营时间推得太迟,个别会有血糖低现象的驴友难免会中途自主驻营,从而将队形拉得太散。

    其次,午餐营地不像露营对安全性的要求那样严格,通常我们会考虑方便舒适性。比如说,有一片小树林最好,可以方便大家“唱歌”。

    最后,拔营时间应作出约定,这样方便大家自行安排时间。我一直主张午餐驻营时间最好不低于四十分钟,因为饭后的休息很重要,有了适当的饭后休息时间,就不会出现吃饱了不想走的问题了;没有了这个问题,也就不会有那个为了怕饭后不想走从而推迟午餐的问题了

~~~~~~~~~~~~~~~~~~~~~~~~~~~~~~~~~~~~
呵呵,看来野叟也开始扎营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9 13: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晓 于 2012-7-28 19:06 编辑

新驴野叟户外乱弹之60:骑行的困惑

    户外,仅就喜好程度而言,骑行应该算我最喜欢的运动之一。而且无论是场地,还是越野,我都自认为水平很高。但我却一直不想玩骑行,因为我有很多困惑。

    困惑之一,空气质量。

    我们的环保叫做“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环保事业”。啥意思呢?国际上按照PM2.5来测量空气质量,“特色”按照PM10来测量统计,结果还属于世界上空气质量污染最严重的国家,可想而知,如果与国际接轨也按照PM2.5来测评的话,那几乎意味着世界上最差的城市也比“特色”最好的城市空气质量强。每当看到柳河汀驴友的骑行作业,我都羡慕不已,我跟他说在东部地区没法骑行,汽车尾气问题太严重了,空气太污浊了,我是走到山野里爬山的时候才敢抓紧时间大口喘几口气,回到城市尽量减少呼吸。

    困惑之二,交通安全。

    我们的交通管理叫做“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交管事业”。啥意思呢?占世界汽车保有量的2%,车祸死亡人数却占世界的20%。每年十万人什么概念? 相当于每年车轱辘地下整一个汶川大地震。每当我看到中国户外资料网上《我的丈夫再也会不来了》那个帖子,我就想:他干嘛要去骑行呢?

    困惑之三,坐骑保管。

    我们的治安叫做“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治安事业”。啥意思呢?你别问我,你问问中国骑过自行车的谁没丢过车子?骑行到一地,不可能把车子总扛在肩上,你总不能一直人车不离,保管车子成了一个大累赘,万一坐骑被盗你算是骑的哪门子行啊?何况咱不是日本人河源启一郎,咱要是日本人在中国骑行车子被偷的话,武汉公安局至少还会连夜帮我们侦破追找,甚至鑫飞达公司至少也会免费赠送我们一辆。可遗憾的是咱不是日本人,咱只是拿着暂住证暂住在中国的中国人。

    我喜欢骑行,但我很困惑,当然这只是我的困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